工業材料雜誌十二月號推出「生物分解/回收材料循環」及「軌道車輛」兩大技術專題

  • 字級

過去五十年內,全球塑膠的產量由1,500萬噸暴增至3.5億噸,塑膠在自然界的累積亦造成莫大的生態衝擊

2019. 12. 9 出刊
回「材料世界網」首頁
  【材料最前線】工業材料雜誌十二月號推出「生物分解/回收材料循環」及「軌道車輛」兩大技術專題
【工業材料雜誌】台灣軌道工業現況與發展機會
【研討會專區】台灣奈米技術產業發展協會2019年會暨奈米研討會

 
 
每日焦點
 

工業材料雜誌十二月號推出「生物分解/回收材料循環」及「軌道車輛」兩大技術專題

過去五十年內,全球塑膠的產量由1,500萬噸暴增至3.5億噸,塑膠在自然界的累積亦造成莫大的生態衝擊。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的報告指出,2013年塑膠包裝的回收率僅有14%,而95%塑膠包裝物料的價值在僅使用一次後便大幅降低,相當1,200億美元的資源耗損。近幾年各國政府積極推動各項限塑措施及塑膠循環政策,國際品牌大廠及連鎖零售業者更宣告其包裝材料或塑膠製品將採用可再使用、可回收或可堆肥分解的材料,並將提升再生料使用的比例。如可口可樂目標為2030年使用再生料比例將達50%;百事可樂與聯合利華則宣布於2025年分別達到33%及25%的目標;歐盟亦立法推動2030年所有寶特瓶達到30%的再生料使用。在全球限塑與品牌大廠的帶動下,使用後的塑膠將不再是垃圾,「塑膠綠金」是可用的資源,更將帶動嶄新的商業模式---《欲知更多12月號396期精彩內容,請點選 MORE 瀏覽》

 
【台灣奈米技術產業發展協會2019年會暨奈米研討會】12/13 台北花園大酒店2樓百合廳
 
工業材料雜誌當期介紹最新目錄
 

台灣軌道工業現況與發展機會

現階段為國內史上最佳軌道車輛起步發展時機,配合國家前瞻基礎軌道建設計畫,帶動產業發展。結合各縣市規劃輕軌、捷運建設與台鐵、高鐵維修市場,未來可望創造200億國產化維修市場與2兆軌道建設商機。國內基礎產業供應鏈發展邁向成熟。中鋼集團逐漸成為國內軌道系統統包廠商,重視國產化產業供應鏈建立;台車公司開始引進國外車輛設計技術,結合過往與日系車廠技術合作經驗。以上結合各法人單位驗證開發與協助國內產業投入生產,國內產業能力將逐漸成形。未來持續整合發展列車車輛總成技術、發展車輛材料部件設計、車輛設計---《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396期,更多資料請點選 MORE 瀏覽》

【工業技術研究院】高值化合金粉末解決方案
 
【Battery Japan 2020】2/26於日本Aomi Hall 盛大開展!
 
亮點技術
 

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發電機 & 燃料電池混成電力長航時無人機
軟性壓力陣列感測元件與模組技術 & 薄型壓電材料與應用技術
熱管理材料及模組應用技術
金屬材料表面改質技術 & 碳化矽 (SiC) 塗層技術及應用
金屬精煉、軋延與客製化合金粉體技術 & 廢棄再生與資源循環技術
 混合分散技術應用平台
 金屬3D列印服務平台
綠色循環材料技術平台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色循環材料技術平台
 
【生質材料產業化聯誼會】
 
技術櫥窗
 

高值化合金粉末解決方案
LED透明封裝材料驗證平台
增豔型投影銀幕
溶劑型高導電細線路用銀漿及其墨水
高效率黃色OLED磷光材料

特殊金屬精煉純化及微米級特用金屬粉末霧化技術

【工業技術研究院】混合分散技術應用平台
 
研討會專區
  台灣奈米技術產業發展協會2019年會暨奈米研討會
Nepcon Japan 2020
Battery Japan 2020
第26屆國際電化學學會研究焦點學術會議—半導體及綠能之電化學沉積技術
 
 
【Nepcon Japan 2020】1/15於日本東京Big Sight 隆重開展!
電子報內容均屬於「材料世界網」所有,禁止轉載或節錄。
若您對電子報有任何意見,歡迎指教。材料世界網首頁會員中心 聯絡我們廣告業務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