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刊登日期
  • 融合超撥水與抗污功能,NTT-AT推出全新塗佈材料

    日本NTT Advanced Technology(NTT-AT)針對天線、雷達、鐵塔、風力發電機等戶外設備的安全與維護需求,推出了新款具備自行清潔(Self-Cleaning)功能的超撥水材料,且確保具有與舊款製品同等的性能。 經過改良升級的新款超撥水材料「HIREC-R」具有利用光...
    2025/09/01
  • 透過缺磷處理提升油脂產量2倍以上,促進高效微藻生質燃料生產

    廣島大學與東京科學大學、馬自達(MAZDA)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在細胞內負責儲存養分磷的物質「多磷酸(Polyphosphate)」,與微藻類「擬球藻(Nannochloropsis)」油脂生產能力的提升密切相關。透過基因剔除(Knockout)技術促使多聚磷酸的基因失去功能後,發現細胞對...
    2025/08/29
  • 廢太陽能板變資源,結合電廠排氣製造甲酸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在與J-POWER、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共同研究中,發現可利用火力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與回收自廢棄太陽能板的矽材料進行直接反應,合成出化學原料「甲酸(Formic Acid)」。此項研究成果將有助於推動同時實現二氧化碳再利用與太陽能板資源化之技術開發。   ...
    2025/08/28
  • JSR開發兩項創新型半導體材料,透過「塗佈」形成絕緣膜或多孔質膜

    日本JSR開發了兩項具創新概念的半導體材料。其一為「奈米片分散液」,只須塗佈即可簡便形成絕緣膜或保護膜,具有縮短製程、降低環境負荷的優點,預期可部分取代化學氣相沉積法(CVD)與原子層沉積法(ALD)等成膜製程。另一項則為「塗布型有機多孔質膜」,藉由多孔狀結構帶來的優異電氣特性,可望應用於低介...
    2025/08/22
  • 橫濱國立大學開發藍光CNF,可望實現界面動作可視化

    橫濱國立大學成功研發可發出藍光的纖維素奈米纖維(Cellulose Nanofiber; CNF)。研究團隊透過導入螢光胺基酸「Acridon-2-yl-alanine (Acd)」,在保有良好的水分散性與觸變性的同時,實現CNF界面動作的「可視化」。此項技術可望應用於解析乳化劑(Emulsi...
    2025/08/19
  • 常溫常壓快速分解PVDF,實現氟化鉀回收利用

    名古屋工業大學成功地將氟樹脂之一的聚偏氟乙烯(PVDF)在常溫常壓且短時間內分解為氟化鉀。研究中利用了「機械化學合成(Mechanochemical Synthesis)」技術,透過球磨機等機械力促進有機合成反應,並證實能在短短一小時內高效率地分解PVDF。此項技術可望成為兼具安全性與永續性之...
    2025/08/19
  • 利用農業廢棄物腰果殼液為原料高效率合成苯酚,產收率可達95%以上

    日本北海道大學與荷蘭恩荷芬理工大學(TU/e)透過共同研究,開發一項可從腰果殼萃取液中高效率合成苯酚(Phenol)的觸媒反應。今後將進一步著手展開長期運轉測試並擴大規模,期達到工業化之目標。   目前利用生物質資源生產苯酚的研究大多以木質來源的木質素(Lignin)...
    2025/08/16
  • 業界首創減碳新模式,Lawson等啟動制服化學回收計畫

    日本Resonac Holdings與Lawson、MC Fashion啟動了合作計畫,將對全國Lawson門市所產生的廢棄制服進行回收再利用。此項計畫採用將廢棄塑膠等材料進行分子級的分解,並再生成為新化學製品原料的「化學回收(Chemical Recycling)」技術,將制服轉換為二氧化碳...
    2025/08/16
  • 九州工業大學開發具自我修復與回收再生性之高屈折率光學樹脂

    九州工業大學開發了一項兼具自我修復性與回收再生性的光學樹脂,可望適用於智慧型手機顯示器、眼鏡鏡片保護膜等用途,進而有助於減少塑膠廢棄物並促進資源循環。 現有多數的光學樹脂在分子設計方面尚未明確達到自我修復性與回收再生性兩大特性,因此具備雙重機能的光學樹脂開發進展有限。 &nbs...
    2025/08/16
  • 利用低溫合成氣新製程,生質氣體高效率轉換為化學原料

    日本Crasus Chemical與早稻田大學成功地利用低溫方式以甲烷與二氧化碳製造出化學品原料(合成氣體)。以往的製程約需800℃的高溫,而此次開發的技術在200℃以下即可達到相同效能,可望應用於從食品廢棄物等資源經發酵取得之含有甲烷與二氧化碳之發酵氣體(生質氣體),進行化學原料生產。今後將...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