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刊登日期
|
矢野經濟:2025年後高機能薄膜市場呈緩慢成長
根據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的調查,日韓台三地的高機能薄膜市場2025年後呈現緩慢成長,預期至2027年,光學用PET薄膜、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離型膜、PI薄膜等產品每年呈現個位數成長。各種薄膜都已從新冠疫情引發的需求反性下降中恢復,並顯示出與實際需求相符的走勢跡象。
...
2025/10/22
|
日本環境省公佈人工光合作用路線圖,擬2030年部分技術實用化
為了達到人工光合作用實用化的目標,日本環境省公佈一項技術路線圖(Roadmap),並將相關基本技術分為兩大類,其一為利用氫氣與二氧化碳(CO₂)製造基礎原料的「電解類」,其二是利用光觸媒將水分解為氫氣的「光觸媒類」。環境省也設定電解類於2030年、光觸媒系於2035年實現社會應用的目標,並在2...
2025/10/21
|
Toray等開發塑膠熱分解行為預測方法,有助於實現循環型材料設計
日本Toray Research Center與德國Hahn-Schickard-Gesellschaft開發出一項綜合考量了溫度、時間、氧氣濃度之塑膠熱分解行為預測方法。研究團隊以熱重分析(TGA)取得的資料進行反應速度分析,並將反應率以溫度與時間的函數形式定量化,建立數學模型,促使在各種條...
2025/10/20
|
Central Glass強化氟素供應鏈,推動廢液回收螢石再利用
日本Central Glass為確保氟素資源的穩定,提出了提升回收再利用比例的事業方針。該公司目前完全依賴進口螢石作為出發原料,但因供應不確定性持續存在,近年來除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之外,亦積極擴大將自家製程中產生的含氟廢液回收,轉換為可再利用的螢石。隨著半導體製造用蝕刻氣體、健康醫療等領域的氟...
2025/10/17
|
三菱化學佈局生物製造技術,計畫2029年商業化生產
日本三菱化學宣布將成立新的生物技術事業,利用微生物等方式生產化學品與材料。目前三菱化學已開發出可透過酵素或發酵技術製造醫藥原料、中間體及食品機能性材料等產品的技術,並將在品質管理等方面進行工業化研究,計畫於2029年度開始商業化生產。另將結合外部開發與製造委託(CDMO)資源,建立生產體制。未...
2025/10/16
|
日本電氣硝子攜手東北大學,開發次世代記憶體用玻璃薄膜
日本電氣硝子(Nippon Electric Glass)發表了一項有關於次世代記憶體用玻璃薄膜之最新研發成果。該公司與東北大學合作,正在開發適用於次世代記憶體切換元件層的獨創玻璃材料,且以此製成的玻璃薄膜在切換元件層中展現出優異的特性。
從高容量化的角度而言,次...
2025/10/16
|
AIST公開量子電腦必要技術報告,期推動擴大參與產業鏈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等單位公開了一份報告書,彙整了次世代計算機「量子電腦」製造中所需零組件的技術現況。現有的量子電腦中已經廣泛使用日本製造的零組件。為了進一步提升日本在此產業的重要性,該報告書釐清了未來所需的技術,並期望藉此促進新企業的加入。
此份報...
2025/10/16
|
應用AI探索目標材料,以藍色顏料製作高效率CO₂資源化觸媒
北海道大學與東北大學、新創企業AZUL Energy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利用藍色顏料製作的多層結構碳系材料,可應用在將二氧化碳(CO₂)轉換為一氧化碳(CO)的「CO₂電解還原」中,並發揮出優異的性能。研究團隊運用人工智慧(AI)進行資料分析,從220種候選物質中篩選出目標材料,並從實驗與理論...
2025/10/16
|
低損耗鐵系磁性材料,EV與電力電子應用前景可期
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與東北大學、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合作,成功開發出一項可將功率損失抑制至既有材料一半以下的鐵系磁性材料。此項研究成果可望應用於次世代高頻變壓器、電動車(EV)驅動電源電路等領域。在電力電子領域,為因應高電壓、高頻率及高溫運作,利用碳化矽(SiC)、氮化鎵...
2025/10/16
|
DIC開發LiB熱失控防護吸熱墊,可貼曲面並耐高溫
日本DIC開發了一款可防止鋰離子電池(LiB)因熱失控而引發火災延燒風險的吸熱墊「GELRAMIC」。該產品在異常發熱時,內含的特殊凝膠可有效率地吸收熱能,並在高溫下轉換為陶瓷,進而阻隔延燒或熱傳播。
隨著行動電源、電動車(EV)的普及,電池過熱與起火風險問題日漸...
2025/10/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