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濱國立大學成功研發可發出藍光的纖維素奈米纖維(Cellulose Nanofiber; CNF)。研究團隊透過導入螢光胺基酸「Acridon-2-yl-alanine (Acd)」,在保有良好的水分散性與觸變性的同時,實現CNF界面動作的「可視化」。此項技術可望應用於解析乳化劑(Emulsion)不穩定的機制、界面的動態分析、為可追溯功能進行安全性評估,以及環境友善材料的可視化評估與具備螢光機能的印刷材料等應用。
Acd是一種含有稱為「吖啶酮(Acridone)」的三環芳香族含氮化合物,具有剛性、穩定且緻密的結構,在胺基酸側鏈中導入螢光發色團後,在水中會顯示出極為強烈的藍色螢光。將其與CNF反應所得的水分散液可發出穩定且明亮的藍色螢光。研究也確認CNF與Acd形成共價鍵合,即使在導入Acd之後,CNF的結構仍能維持不變。透過黏度測試亦顯示保有了CNF的觸變性,且由於Acd的導入促進了與周圍水分子或CNF之間的氫鍵形成,促使結構更為緻密,黏度也因此提升。
橫濱國立大學也利用含有螢光性CNF的水中油滴型乳化劑進行分佈可視化觀察,發現透過藍色螢光可觀察到藍光CNF選擇性地集中於油滴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