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拋棄性防護衣物經驗

 

刊登日期:2022/11/28
  • 字級

蔡德行 / 美國VitaFlex公司
前言
拋棄性防護衣物(Protective Apparel)在美國是平常不引人注意的低廉物品,只有在災難發生時才會被發現其關乎人命的必要性以及欠缺庫存備用量。2014年伊波拉(Ebola)病毒在西非爆發,美國並沒有疫情,只有很少數的護士在照顧病患時被感染,但是這對當時緊急災難防備信心滿滿的美國醫療系統造成非常大的打擊,以至於白宮發起了一個改進拋棄性防護用具的大規模活動。不只美國疾病管制局(CDC)更新版的伊波拉防護用具指引對防護用具給予很詳細的描述,在美國CDC網站也有多篇部落格,持續至今的討論著各種拋棄性防護衣物的使用和優缺點。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突發時,美國CDC建議日常配戴口罩,供應一時短缺引起大眾恐慌,而後又在權威人員幾次反覆不一的說法時,引發辯論口罩到底能不能有效防止疫病傳染,使得PPE(防護衣物)再度成為熱門的話題。
 
拋棄性防護衣物的種類有連身衣、口罩、頭套、髮罩、蓬鬆帽、鬍鬚蓋、袖子、鞋套等。用途是在工作時隔離粉塵和液體,其主要的兩個目的是:給工作者穿戴,提供基本防護;或是對工作環境的污染控制,有些情況是為同時達到這兩項目的。防護衣物發展為拋棄性的原因是因為汙染物為有毒或是清洗也難以去除的物質。而成為拋棄性用品的基本條件有三項:(1)採購者的抉擇要價格低廉,(2)穿戴者的需求是要舒適,(3)工安單位的要求是達到防護規範。
 
材料
拋棄性防護衣物的材質是聚乙烯(Polyethylene; PE)及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兩種,因為這兩類是最便宜的塑膠,對皮膚沒有傷害性也不會造成過敏。材料結構主要有不織布(不織布)、杜邦公司的泰維克(Tyvek)布和塑膠膜三種。塑膠膜最便宜,但是不透氣、難裁縫,也很容易破裂。杜邦公司的泰維克(Tyvek)布可裁縫、不容易撕裂,但是不透氣。不織布是多層纖維堆疊成的緊密無針孔結構,而纖維組織間的微縫容許空氣交換,因此同時具備了隔離性和透氣兼過濾粉塵的功能。它的燃燒度檢定是第一級 (美國聯邦法規CFP 1610.3測試耐燃時間在3.5秒以上),也一直被接受為安全規格,因此是拋棄性防護衣物最具應用性的材料。
 
傳統拋棄性防護衣物的缺憾
拋棄性防護衣物的第一項缺憾是口罩無法緊密貼覆口鼻。以三層式結構的不織布口罩材料通常都具備有95%以上的濾塵率,但是口罩無法緊密的蓋在臉面,空氣會有部份從口罩邊緣縫隙吸入,沒有經過罩體的過濾,因而喪失了濾塵、濾菌的防護功能。當然,口罩貼近口鼻可以阻隔大部份唾液的噴散,還是最方便使用的污染防控用品。
 
片狀口罩的情形是耳圈太鬆或太緊。太緊的口罩易造成耳背疼痛,穿戴者自然反應的很快就丟棄;太鬆,則是普遍的情況,口罩往下掉,沒有罩著鼻子,也不完全罩住嘴部,甚至掛在下巴。杯型口罩以僵硬材料和造型得以框住臉面的中央部位,但是鬆緊帶要勒很緊才能使口罩邊緣緊密貼在臉面上;只是流汗和講話時,還是會使口罩移動而造成縫隙。其次是如果勒緊過久,會造成皮膚淤血。通常是一小段時間造成臉部不適感,穿戴者自然反應的會不時拉開口罩,也就喪失了防護的持續性。因此可以結論,傳統式口罩單靠兩條鬆緊帶的簡單裝置是無法達到長時間緊密罩覆口鼻的目的。而市面上改良罩覆結構的新型口罩,價格卻都超出了拋棄性用品的普遍接受範圍。
 
第二項也是最大的缺憾是沒有適用的頭套。在人員需要防護的情況下,必然是環境中存在有髒污、毒性或傳染性的物質,那麼頭、臉、頸的全部包覆應該是更需要。口罩只是罩覆部份的臉部,即使全件式的拋棄性防護裝附有的連身頭套也不實用。由於連身頭套嚴重影響頸部轉動和行動,造成工作安全的顧慮,被禁穿於高架(避免失足)以及擠入狹隘空間(無法轉身)等工作環境。為了避免工安意外,一直以來連身頭套都只覆蓋上額部份和暴露臉部,就是為了讓頭部容易脫離。連身頭套的另一個缺點是採用相同於連身衣的材質,以期達到一體裁縫的經濟性。因為連身衣功能是為了阻隔液體,所以採用不透氣的材質,但是用在頭套則使得頭部感到悶熱難耐。美國疾病管制局(CDC)的防護用具指引上建議使用---以上為部分節錄內容,完整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圖一、過度包覆臉部的連身衣加重醫護人員的體力和精神負擔
圖一、過度包覆臉部的連身衣加重醫護人員的體力和精神負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