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航時電動無人機之技術發展與應用

 

刊登日期:2020/3/5
  • 字級

張嵩駿、賴建銘、蔡麗端/工研院材化所
 
近年無人機之技術發展已由前數年持續開發並趨近成熟之飛控、通訊等方面,轉為物流、載人等需挑戰載重與航時等物理限制之課題。無人機產業如需持續擴展應用,高載重與長航時實為必須開發並建立之技術,兩技術息息相關,皆以動力/能量密度提升為最重要之關鍵。本文將針對長航時無人機之分類與最新技術進展進行介紹。
 
【內文精選】
前言
由於ICT與通訊技術進步以及關鍵元件之成本降低,使得無人機(Drone/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開始快速拓展至商業用途。此榮景可由最近兩年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之消費電子展(CES)得知一二。
 
2019年之CES展會上,加入了新議題—物流與載人。在物流方面,京東展出以無人機向中國偏遠地區提供消費品和醫療用品(圖一),同時亦藉虛擬實境(VR)讓場內人士體驗無人機飛行;至於載人部分,則以德事隆集團(Textron Inc.)旗下企業Bell所展示之1:1空中計程車設計最為吸睛(圖二),此名為Nexus之多軸無人機搭載6台可傾轉涵道風扇,可負載1名駕駛員及4名乘客,最高航速達150英里,提供安全高效之空中出行體驗。
 
圖二、Bell所展示之1:1空中計程車設計
圖二、Bell所展示之1:1空中計程車設計
 
除CES展會外,無人機之商業化進程於2019年尚有一件重大關鍵進展,即UPS於2019/10/1獲得無人機FAA’s Part 135 Standard Certification通過許可,為全美首間通過許可之無人機業者。UPS於驗證通過後,立即啟動第一架無人機進行WakeMed’s Hospital Campus藥物運送飛行任務,採用Matternet M2四軸無人機,進行視距外操作飛行,也是第一家美國合法之營利物流業者。
 
長航時無人機之分類
長航時無人機依飛行模式主要可分為定翼型(Fixed-wing)、多旋翼型(Multi-rotor)與複合翼型(Hybrid VTOL)三種;另有單軸旋翼之直升機型(Helicopter),其動力模式與酬載參數等與多旋翼相近,且國際上較少利用此種型式設計長航時無人機,因此在此並不多加說明,若需評估其特性則可先以多旋翼之資料說明作為初步參考用。粗分為上述三種型式後尚可再依動力源再細分為純鋰電、油電混合與燃料電池(Fuel Cell)動力型三種,各種機身型式與動力源之組合各有其特點,分別可對應不同之應用情境。
 
國際長航時電動無人機(含複合動力)之技術發展與應用現況
2. 多旋翼型
(2) 油電混合動力
Quaternium
歐洲Quaternium公司結合電池及汽油燃料的優勢,開發一款Hybrix.20無人機,續航力最大可達4小時以上(圖七),2017/12/24於西班牙之測試甚至長至4小時40分。其機身之酬載能力亦十分優秀,於2.5 kg之最大酬載狀態下仍可維持飛行2小時。
(3) 燃料電池複合動力
MetaVista/Intelligent Energy
韓國無人機公司MetaVista與英國燃料電池公司Intelligent Energy合作,以Intelligent Energy之800 W氫燃料電池模組為動力源,配合機身下方一可盛裝6公升液態氫之儲存瓶,以四軸飛行載具於無酬載之狀態下完成長達12小時7分之續航測試(圖八),創下使用液態氫多旋翼無人機之最長滯空紀錄。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
工研院材化所以十數年之燃料電池研發能量,開發無人機等動力載具用之輕量高功率燃料電池電堆與系統,並持續發展新技術以提升發電功率密度與系統輕量化,於2019年12月成功以多軸無人機載具(圖十四)完成5 kg酬載下130 min之連續滯空測試,創下目前實用酬載下多旋翼燃料電池無人機滯空最長紀錄。
 
圖十四、工研院材化所開發之四軸氫燃料電池無人機
圖十四、工研院材化所開發之四軸氫燃料電池無人機
 
3. 複合翼型
(1) 純電池動力
零度智控(Zerotech)
Zerotech之ZT-3V複合翼電動無人機為小型安防機(圖十五),可於6級風狀態下飛行,最長可達1小時,酬載達1 kg。
 
為方便比較,表一、表二、表三分別為上述定翼型、多旋翼型及複合翼型長航時電動無人機之規格資料整理表,提供讀者參考…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399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