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概況

 

刊登日期:2008/10/13
  • 字級

由於具備質輕、可撓曲、製程環保、低成本及應用性佳等優點,高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為最具潛力的第三代新興太陽能電池。其發展由早期的雙層(Bilayer Structure)到目前的Bulk of Heterojunction結構,迄今已達>5%光電轉換效率,依其低成本特性加上效率的提昇,將有機會於未來幾年內達到1 USD/W 的目標。本篇報導將著重於效率提昇方向的探討,如:新的低能隙半導體材料(Low Bandgap Conjugated Polymers)、堆疊結構元件(Tandem Cell)及新元件製程的導入等。文中亦將探討元件結構及發電機制,並就商業化因素(效率、生命期、成本)做可行性探討,且就其應用之方向及未來展望做一評估。

高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
太陽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且發電設備不受土地環評限制之特性,使其成為未來再生能源與替代能源之首選。隨著能源費用高漲及溫室效應,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更是刻不容緩。在開發此類新能源技術時,除掌握現有成熟技術,以掌握切入市場之時程外,更應同時兼顧技術的環保性與未來發展性,方能在新興能源技術上進佔技術與市場的先機。目前光電能轉換效率最高者,首推III-V 族半導體無機材料系列。 例如:砷化鎵/ 鍺(GaAs/Ge)單一接面型(Single Junction)的量子井(Quantum Well)磊晶結構, 其光電轉換效率可達>18%;而多重接面(Multi-Junction)量子井磊晶結構之太陽電池,例如: 磷化銦鎵/ 砷化鎵/ 鍺(InGaP/GaAs/Ge),其光電轉換效率可高達>30% 。

儘管III-V 族半導體具有如此高的光電轉換效率,但由於價格過於昂貴,所以目前的發展,僅侷限用在太空衛星上的動力系統,而根本無法普遍推廣到一般民間使用。目前應用最廣以矽(Si)為主:包括非晶矽(Amorphous-Si),光電轉換效率約9%;多晶矽(Polycrystalline-Si),光電轉換效率約14 %;單晶矽(Single Crystal-Si),光電轉換效率約17% 。雖然在價格上VI 族元素Si 要比III-V 族半導體GaAs 便宜,但其製造的價格與高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相比,還是昂貴許多。就成熟矽晶質太陽能電池與高分子太陽能電池相比,有機太陽能電池在製程上,可大幅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量、能源消耗(Energy Payback)及硬體投資,此外目前多晶太陽電池製造過程中,使用大量酸鹼性蝕刻劑、金屬電極所需之稀有金屬銀、焊接時所用之有毒鉛等,均會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而在應用上,質輕又無破裂之虞的全塑化有機太陽能電池可經由印刷(Roll-to-Roll Printing)的製程達到,除價格降低外,更適合可攜式電子產品的需求,且在室內或陰天均能正常使用(這是矽晶質太陽能電池所無法達到的),使得它的實用性及市場應用廣度更加提昇。

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原理
高分子太陽能電池的特點為,光主要由Donor 材料(共軛高分子;Conjugated Polymer)吸收,由於共軛高分子材料具高的吸收係數,因此其元件的厚度為100nm(Polycrystalline CuInSe, CdTe: 1μm、Crystalline Silcon: 100μm ),為最輕薄的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詳細作用機制如圖一所示,利用Donor-type 材料與Acceptor-type 材料進行混摻,藉由太陽光的照射,以產生電子與電洞對(Electron/Hole Pair),最後電子與電洞分離,並分別經由電子與電洞傳導材料,傳輸至陰陽電極而形成電壓降,以產生電能。由於有機半導體材料Exciton 有較高的束縛能(Binding Energy;約在0.2~1.0eV),與無機材料(矽的Binding Energy;約0.015eV)相比,其束縛能約大上一兩個Order ,故於室溫條件下,有機材料無法形成自由的電子或電洞(Free Carriers),必須藉由N 型與P型材料界面的勢能差,才能達到電子與電洞分離的效果。目前最常見之有機混成太陽光電系統,主要採A. J. Heeger 與F. Wudl所設計的BHJ 結構,元件結構如圖一(b)所示。


圖一、高分子太陽能電池的(a)發電原理;(b)元件結構

圖二為高分子碳材太陽能電池之元件結構的SEM 圖,由圖中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其元件構造。以高分子/ 碳材混摻系統((Poly(3-hexylthiophene) (P3HT) 為P-type 而[6,6]-phenyl-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PCBM)為N-type 材料)所組成的主動層材料,配合ITO 基材與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poly(styrenesulfonate)(PEDOT: PSS)組成的陽極及以陰極(鋁(Al)所構成。其結構看似簡單,然不同層材料的選擇,皆有其限制與功用。當中ITO 為照光面的透明電極材料,必需具備高導電度(<20Ω/ □)及高穿透度功能(於可見區域穿透度T%>85%)。而PEDOT: PSS 主要功能,為修飾ITO 的Work Function(減少Hole Injection Barrier ,使電洞傳導效率提昇),並使基板平坦化,另外亦扮演電子阻檔(Electron Blocking)的角色。ITO/PEDOT 及Al 電極的選擇,亦是在能階考量下所搭配出,如圖一(a)所示,ITO/PEDOT的Work Function必須配合P3HT的HOMO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能階,才能有效的將電洞引導出來,而Al的選擇也是符合由PCBM 的LUMO(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萃取出電子需求的緣故。另外如圖二所示一般亦會於主動層(Active Layer)上,鍍上LiF 或Ca ,而藉由這層材料的導入,可以增進Electron Injection,並幫助效率的提昇。


圖二、高分子太陽能電池結構示意圖及其CrosssectionSEM 圖

Low Bandgap 材料與Tandem Cell
Low Bandgap 導電高分子材料開發,一直是高分子太陽能電池所致力的目標,如圖五所示,目前最好的高分子材料為P3HT及MDMO-PPV(poly[2-methoxy-5-3(3,7-dimethyloctyloxy)-1-4-phenylene vinylene]),其能隙分別在1.9eV 及2.0eV ,與AM 1.5G太陽光譜相比,大部份的光皆無法被吸收,若能將主動層材料的Bandgap 縮小,將可幫助吸收更多太陽能光譜,繼而產生高的光電轉換效能。然並非所有Low Bandgap 材料皆有較好的光電轉換效率,這些材料必須兼顧優良物性, 如高的吸光係數(Film>105cm-1 at λmax)及高的Hole Mobility (>10-4cm2V-1s-1(Field Effect Transitor)),加上能階(HOMO 與LUMO 須符合碳材與電極的Work Function 系統)及元件製程配合下,即新型導電高分子和碳材混摻Morphology控制,才能擁有優良的元件效率。在上述因素缺一不可情形下,絕大部份發展的Low Bandgap 導電高分子,在元件效率表現皆不盡理想(<<1%)。


圖五、P3HT、MDMO-PPV、PCBM與AM 1.5 G太陽光譜比較圖

新材料的開發必須兼具整體光電流與電壓之間的Off-set 考量,不因電流的提昇而過度犧牲Voc;且Donor-acceptor 的BandStructure (HOMO-LUMO)乃至所對應的金屬電極的功函數(Work Function),都需要仔細調整才能提昇元件的開路電壓。以工研院材化所(MCL/ITRI)發表的Poly-TPT 為例(圖七), Poly-TPT 材料Bandgap 約為1.7eV ,利用循環伏安法,可從氧化還原電位,推算出其對應HOMO與LUMO值,並與PCBM(HOMO/LUMO)相比,可判定Poly-TPT/PCBM在高分子太陽能電池的適用性。如圖七(a)所示Poly-TPT 其HOMO 與LUMO 分別為-5.4與-3.7eV,其LUMO與PCBM的LUMO相比約有0.6 eV 的能階差,能有效的達成Exciton 解離。


圖七、(a) Poly-TPT、P3HT 及PCBM能階比較圖;(b)Poly-TPT:PC71BM混摻主動層TEM 圖;
(c)Poly-TPT: PC71BM 混摻元件之光電轉換效率

商業化因素分析
對於傳統的矽晶太陽能電池而言,製造成本著實為一昂貴投資,由於這種需高成本結構的科技產業投資,使全球的能源製造產業成長受到明顯的壓抑,雖然近期油價高漲及溫室效應問題,才再次帶動太陽能電池的高度發展,對於如何降低成本達到1 USD/W 以下,仍是產業持續努力的目標。雖然大家對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特性(可攜帶、多次使用、環保)表示高度興趣,但成本及實用性才是決定生產投資之關鍵因素。由於有機電池在製造成本上佔有相當優勢,首先採用塑膠基板能使用一般標準的網印(Screen Printing)及塗佈(Spin Coating)技術製程,再以塑膠薄膜封裝,其低廉設備成本,成為此技術吸引人的利基點。綜觀有機太陽能電池著實有許多引人注目的特點:
1.質輕、可撓及透光性佳;
2.可使用連續列印(Printing)製程大量製造;
3..可使用大面積(Coating)技術製造;
4.易整合在不同產品(電子產品)做應用;
5.相較於傳統矽晶電池,其成本明顯降低許多;
6.兼具環保及經濟二大優勢,然其真正商業化必須同時有效率、生命期、成本等三大因素配合。

高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目前可達>5%光電轉換效率,且適用於液相製程,可達
大面積環保製程要求,其質輕、可撓、低成本的優點,使其成為備受矚目的第三代新型太陽能電池系統。目前發展重點為效率之提昇以及製程放大技術,相關產品應用則鎖定在消費性電子產品;如電腦、錶、感應器及其它的創新應用;如手機充電器、玩具。另外將電池元件整合到衣著、野外活動用品、建築材料以及軍事用品也是可撓式元件的特色。目前生產高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美國Konarka 公司已經有這類原型產品,相信在一兩年後,其應用產品將很快會在市場銷售。

對於高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技術有興趣者,歡迎mail至materialsnet@itri.org.tw

作者:陳志平 / 工研院材化所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262期」,更多資料請見:https://www.materialsnet.com.tw/DocView.aspx?id=724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