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電池製程轉用,推動低溫差環境發電實用化

 

刊登日期:2025/10/14
  • 字級

日本筑波大學開發了一項將蓄電池製法轉用於液體熱電轉換電池(LTE),藉此導入「塗佈型電極」的新方法。研究顯示,當將石墨粉末與黏結劑混合並塗佈於基板後,相較於既有石墨片狀電極,輸出性能最高可提升38%。此效果來自於增加電極厚度以擴大活性表面積,並促進氧化還原反應,以此降低電荷移動與擴散的阻力。此項研究成果將有助於低溫差環境發電的實用化。
 
LTE的原理係於電解液兩端存在溫度差時,會產生氧化還原電位偏移,進而形成電位差並產生電能。此次筑波大學以石墨粉末與聚偏二氟乙烯(PVDF)以9:1比例混合,並塗佈於不鏽鋼箔片上,製作出厚度131 μm的電極。實驗結果顯示,其單位面積輸出密度可達506 W/m²。
 
研究團隊表示,今後將嘗試使用石墨以外的粉末材料,以進一步提升LTE的輸出性能。由於塗佈法已廣泛應用於蓄電池電極製造領域,因此相關製造設備與生產流程可直接沿用,且材料選擇也不受限於特定粉末或基板。此項技術具備應用於人體熱能、工廠管線、建築材料表面等多種場域的潛力。

資料來源: https://www.nikkan.co.jp/articles/view/0075810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