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鈦系的透明電極材料。固體中的電力會搬運電子或是電洞,但新材料僅會搬運電子。過去若要僅讓電子通過,需採用雙層構造,使用薄膜與昂貴的透明電極,而新材料價格低廉且僅需單層構造,有助於降低有機薄膜太陽電池的成本。 研究團隊利用便宜的氧化鈦開發出導電材料。氧化鈦為半導體,添加 2%左右的鈮,便能成為媲美金屬的導電材料。由於在此狀態下電子與電洞會流動,因此讓表面接觸著臭氧,以紫外線進行照射,使從臭氧中分離的氧原子附著於表面,形成僅讓電子通過的性質。該研究團隊計畫與企業合作,儘早付諸實用化。 資料來源: 日經產業新聞 / 材料世界網編譯 加入會員 分享 轉寄 聯絡我們 延伸閱讀 薄膜太陽電池的生力軍:鈣鈦礦薄膜太陽電池的進展(下) 矽薄膜太陽電池製程與設備介紹(上) 矽薄膜太陽電池的挑戰與契機 台灣矽薄膜太陽電池的發展契機與未來挑戰 72億美元的龐大市場:2015年薄膜太陽能電池將會更發光發亮 熱門閱讀 國際固態電路大會 ISSCC 2025:半導體發展趨勢與記憶體運算技術探討(... IEDM 2024前瞻:鐵電記憶體技術發展與半導體趨勢解析 由2025 NEPCON Japan看低碳樹脂材料與印刷電路板製程技術與應用 日本綜合化學品製造商聚焦EUV,展望半導體材料領域 原子層沉積之應用與未來發展趨勢 相關廠商 台灣石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金屬3D列印服務平台 喬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正越企業有限公司 桂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東樹脂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志宸科技有限公司 台灣大金先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