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太陽電池是以帶負電的n型半導體與帶正電正孔的p型半導體組合而成,照射太陽光時兩半導體的鏡界面產生電子與正孔並各自朝對向移動因而產生電力,目前一般的作法是兩種半導體混合著生產,所產生的電子與正孔可能在移動中碰撞又再次結合消失,因而產生電力的損失。 東京工業大學發表太陽電池用高分子半導體薄膜的新合成法,以帶有正孔的 p型半導體柱並排的構造簡單地製造薄膜,親水性領域在柱狀構造中形成鑄型的功用,此部分只產出p型半導體,在實驗中,鑄型的上下各施加1伏特的電壓,並將直徑10nm的柱狀物並排,可在數分鐘內製造出50~1400nm不等的薄膜,是低耗電、高效率且可降低電力損失的製作方法,採用新開發的材料約可提高太陽電池效率3成,材質柔軟可貼附於曲面,適合應用於陰暗或室內等光線不足的地方,預計3年後試作。 資料來源: 日經產業新聞 / 材料世界網編譯 加入會員 分享 轉寄 聯絡我們 延伸閱讀 促進薄膜太陽電池製造簡單化之非結晶聚合物新材料 World Smart Energy Week 2017日本現場報導系列二 非晶矽薄膜太陽電池的光輻照效應(下) 72億美元的龐大市場:2015年薄膜太陽能電池將會更發光發亮 綠色能源治新裝—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粉紅色主張 熱門閱讀 下世代產業所需高功能性新材料—電動車用高分子材料 再生塑膠產業鏈發展現況及政策趨勢—廢塑膠回收材料 台灣優勢產業所需材料—半導體化學品 生質尼龍及關鍵化學單體的生產及應用 台灣石化產業未來轉型之策略方向 相關廠商 金屬3D列印服務平台 喬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正越企業有限公司 桂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東樹脂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志宸科技有限公司 台灣大金先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