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用抗反射層材料

 

刊登日期:2025/5/5
  • 字級

陳雙慧、張金華、吳明宗、黃耀正、張德宜 / 工研院材化所
 
微影製程中使用抗反射層(ARC),透過光學干涉相消或吸光設計,有效減少曝光反射、提升光阻圖案解析。近年隨著新興科技發展,半導體晶片需求大幅增加,預計2030年全球抗反射塗層市場規模將達4.18億美元。為推動國內關鍵半導體材料開發,本文介紹抗反射材料種類、有機底部抗反射材料(BARC)設計與相關專利,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亦建置BARC材料評估與製程驗證平台,以強化半導體供應鏈自主性。
 
【內文精選】
抗反射材料介紹
1. 頂部抗反射層塗層(TARC)
TARC位於光阻層上方,抗反射機制如圖三所示,利用材料折射率(n)與厚度控制產生破壞性干涉以使反射光相互抵消,但僅能消除表面反射,無法改善因基板反射造成的圖案化問題,亦無法完全消除駐波(Standing Wave)。以KrF 248 nm為例,光阻n值為1.75,理想的TARC材料折射率n值為1.33、消光係數k值為0,為達到低折射率,並且必須於顯影時可溶解去除,材料設計多為含氟材料水溶性高分子,應用於i-line、KrF、乾式ArF微影技術。
 
2. 底部抗反射塗層(BARC)
BARC可分為無機型及有機型,應用於光阻下方與基板之間,BARC除了利用光學干涉相消,更主要的機制是透過光學吸收來減少反射光,可以有效防止反射波與入射波產生的干涉駐波,也可避免基板反射、散射造成的圖案變形(圖四),以及過度曝光而引起的刻痕(Notching),並降低基板反射率變化對CD均勻性的影響,達到提升製程寬容度。提高、列印技術和材料的持續進步,以及其在各個行業中持續擴大的需求應用。
 
圖四、BARC材料改善反射光造成的圖案化問題
圖四、BARC材料改善反射光造成的圖案化問題
 
有機BARC材料設計
有機BARC材料開發,需與基板及光阻的光學特性相互匹配,並適用於圖案化製程。光學特性會透過橢偏儀(Ellipsometer)分析材料曝光波長下的折射率(n)與消光係數(k),藉由模擬得到不同BARC厚度下的反射率(R%),由模擬結果選用最低或次低反射率下的最適BARC應用厚度。
 
樹脂接有吸光染料(Dye)又稱發色基團(Chromophore)以及提供交聯的官能基團等。發色基團用以調控材料於曝光波長下的n、k值,直接影響抗反射層對基底反射光的吸收能力;然而發色基團多為含苯環或雜環的吸光結構,這類型結構會因含碳量高而導致蝕刻速率降低。為了減少光阻與BARC蝕刻過程中的CD偏差,BARC材料需要具有較高的蝕刻選擇率,故設計上並非含量越高越好。樹脂鏈上的交聯基團在熱酸產生劑催化下,與交聯劑進行熱交聯固化,提供BARC良好的耐熱性、耐顯影劑、耐溶劑以及避免與光阻互溶 ---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圖八、有機BARC材料設計
圖八、有機BARC材料設計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461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