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大學北川宏教授與九州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可吸收儲存氫氣的奈米尺寸之合金。鈀(palladium)金屬可用於氫氣吸附材料,而研究團隊藉由將銠(rhodium)原子和銀原子仔細地混合,製作出用量僅為鈀金屬一半、可吸附氫氣的合金。應用新開發之技術並不需使用到屬於稀有金屬的鈀,因此可避免資源消耗的問題,在氫氣燃料電池用的氫氣吸附材料用途方面,期待會有進一步的研究發展。
其實銠金屬和銀本身都是不吸附氫氣的物質,因此這是首度將不吸附氫氣的物質結合為合金、製作出可吸附氫氣物質的實例。銠原子的構造較鈀原子之電子與質子各少一個而銀原子則是比鈀原子各多一個。北川教授等研究團隊推測如果將銠與銀金屬一比一混合後,或許能夠製作出與鈀性質相似的物質,因而著手進行實驗。
研究團隊使用的方法為濕式化學(wet chemical)法。研究團隊在燒瓶內置入銠、銀與高分子的PVP(Polyvinylpyrrolidone)並加以混合,使銠與銀金屬的原子相互結合、製作出尺寸為10奈米左右的奈米粒子。此外,銠和銀的關係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油與水般、彼此是無法混合的,但這次的實驗也證實如果將銠與銀以一比一的比例混合的話,就能夠以最有效率地方式吸收氫氣。
這次使用的銠金屬因為比鈀金屬還要昂貴,即使作為替代材料,對於削減成本也無助益。因此除尋找使用合金的低價替代金屬之外,現在的目標便是開發低成本的氫氣吸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