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用保護膜技術

 

刊登日期:2010/4/1
  • 字級

液晶顯示器是一種非自發光的顯示器,由於液晶電視市場的快速成長,近年來各大面板廠紛紛投入更大面積的生產以降低成本,為了達到高畫質、高亮度、低耗電、高精細特性,並符合薄型化且節能的趨勢,下游關鍵材料「光學膜」因此蓬勃發展,特別是「增亮型光學膜片」(聚光片、複合膜、反射型偏光片等)的市場成長最為快速,而這其中有一項容易被忽略的關鍵上游材料「光學級保護膜」更是隨著光學膜、板的需求而快速增加,因為不論何種光學膜,幾乎都需使用光學級的保護膜才能完成出貨。依據日本經濟綜合研究所預估,全球LCD用光學級保護膜用量如圖一所示,將從2007年的8億平方公尺,擴增到2013年約12.7 億平方公尺,平均年成長率在5~10%,在LCD產業中算是成長相當快速的一項產品。為能符合我國面板業及光學膜廠擴廠的速度,在光學級保護膜材料上仍有待建立更完整之技術及其供應。

光學級保護膜開發問題、挑戰及需求
一般光學級保護膜以塗佈法及共押法生產加工方法製作。所謂塗佈法的保護膜,即以平膜押出機(Extrusion)或吹膜機(Browing)做成基膜,再以塗佈(Coating)方式塗上黏著材料,由於所使用的黏著層為低分子,所以黏著強度範圍大、應用廣泛,但缺點是製程中需使用溶劑,需二次加工且容易殘膠及靜電較高。共押法保護膜是將基膜及黏著材料以共押出(Co-extrusion)方式形成保護膜,其特性為不需要溶劑、不需二次加工、不易有殘膠現象,且可由製程調控製作出較薄的產品,但其受限於押出製程的黏彈性不易調配,需有較高的產品設計與開發技術,才能達到不同的黏度強度要求,門檻也較高。目前市售光學級保護膜供應量仍以塗佈型保護膜為大宗,該技術不論在國內外大都已發展成熟,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光學級基膜的取得問題,由於光學級基膜在國內尚無法有效供應,造成目前此產業主導廠商還是以日商為主,國內業者若要切入此產業,就必須先解決光學級基膜的製造及供應問題,才有機會在光學級保護膜市場中占有較佳的戰略位置。以下針對保護膜之三層結構做一介紹。

1. 抗靜電層
加工方式不同,所使用的抗靜電手段亦不同。塗佈製程中最常以在表面塗佈上一層抗靜電劑、導電劑或金屬薄膜來達到抗靜電效果,但此方式容易受時間影響或磨損而降低抗靜電的功效;另一種方式則是以混練的方式先將抗靜電劑與高分子混合後,製成複合材料再進行加工,此方式除了可降低時間或磨耗對抗靜電的影響之外,在保護膜加工製程中,可減少二次加工的成本問題。共押出製程目前常使用於抗靜電的方式有:(1)表面粗糙化;(2)添加Silica + Block Copolymer;(3)加入含氟材料,降低表面能。由於環保因素,目前係以同時使用表面粗糙化與添加Silica + Block Copolymer 的方式達到抗靜電的目的。

3. 感壓膠層
此層可以說是光學級保護膜成功與否的關鍵。光學級保護膜所使用的感壓膠配方通常含有彈性體(多為TPE 或壓克力系列)、增黏劑(Tackifier or Resin)、加工油、抗氧化劑等主要成分,隨著保護膜種類的不同,對感壓膠的需求也有不同。感壓膠(PSA)材料有三大特性:初黏力(Tack)、剝離力(Peel)、剪切力(Shear),在光學級保護膜中較為重要的感壓膠特性為初黏力及剝離力。以下針對光學膜感壓膠初黏力、剝離力特性與開發做一簡單介紹。
(1)初黏力
一般高分子材料經由DMA分析結果如圖四所示,從高分子材料的觀點,可以聯想到感壓膠所使用的膠材應設計在橡膠平台(Rubbery Plateau)區段。藉由DMA對感壓膠材料的分析,至今已發展出以下三項普遍被認同之經驗法則:(1)Dahlquist Criterion;(2)黏著層要求G’ < 105;(3)感壓膠操作窗口。


圖四、高分子材料DMA 檢測圖譜

(2)剝離力
Peel與Tack 的不同在於Tack 是一種接觸就立即分開的瞬間黏著力,Peel則是慢慢黏好,放置24 hr之後再撕開的剝離力。不同的溫度、壓力、材質與靜置時間對剝離力均有很大的影響。剝離力的預測目前只能做到定性或針對個別材料系統的應用,普遍適用的預測性公式尚未出現。

由DMA分析圖可判斷黏著層配方間相容性的好壞,由儲存模數G’值初步判斷感壓膠配方的初黏力是否足夠。雖然感壓膠操作溫窗提供了很好的感壓膠調整指引,但由許多文獻的探討發現,添加Takifier可調整Tack值,但可能會使橡膠平台區域(可操作空間)變小;黏彈體分子量、Mid-block-彈性體分子量增加在某些系統,可使橡膠平台(可操作空間)區域變大、G’值提高,但會導致Peel與Tack變小。所以雖然在初黏力的調整上有一定的方式可依循,但調整初黏力的同時,也犧牲了其他特性……以上內容為重點摘錄,如欲詳細全文請見原文

作者:陳品誠、簡佩琪/工研院材化所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280期」,更多資料請見:https://www.materialsnet.com.tw/DocView.aspx?id=847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