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開創固態照明產業新契機

 

刊登日期:2009/2/5
  • 字級

在追求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等的趨勢下,具備省電、輕薄及環保等優點於一身的LED ,以其為主流的固態照明技術,已被普遍認為將是次世代之主流照明光源;一般認為LED 發光效率若達到120 lm/W ,將極具競爭力以取代目前節能效果最佳的螢光燈。為了推進固態照明技術的發展,並且達到節能的成果,國內產官學研各界均積極投入固態照明產品的應用與技術之開發。

我國LED 產業在全球佔有重要的地位,非但具有領先的紅、綠光LED 製造技術,生產量更是高居世界第一。然而對於現階段台灣高功率白光LED 的發展,其尚有亮度不足、價格偏高、品質有待提升等問題。其中在亮度部份,目前瓦級以上之白光LED 發光效率,在研發成果已達100 lm/W 以上,而量產的白光LED 發光效率則在80 lm/W 水準上下,已逐漸拉近與螢光燈管發光效率的差距,有機會進入傳統照明市場。然而在價格部份,生產成本仍是影響LED 照明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相較於日光燈每流明(lm)不到0.003 美元,白光LED 的成本仍明顯偏高,因此,如何提升白光LED 的發光效率、降低成本,使白光LED 可取代傳統照明產品,成為全球照明市場的主流,便是目前LED 產業所需重視的課題。

國內的LED 廠商,除須面對上述議題外,亦應正視LED 光衰、品質不均等問題。解決之道必須針對LED 產品進行可靠度研究及失效分析,以找出造成光衰的機制,並連結LED生產流程,才能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然而LED 生產流程包含磊晶成長、晶粒製作、元件封裝,甚至到後端的電路模組,都可能是LED 系統失效的來源。由於國內LED 產業屬於垂直分工體系,上、下游之間較難建立合作機制,因此亟需推動產業整合與佈局,以克服產業發展瓶頸,並強化國際競爭力。由經濟部於2007 年主導,工研院電光所推動成立的「LED照明標準及品質研發聯盟」,便是此一理念下所建立的產業聯盟;不只積極建立LED 即時與加速壽命評估技術,以釐清LED 光衰原因,並且建立了台灣第一套LED 照明標準體系,以規範性能量測手法,建立驗證平台,可有效地協助廠商提升LED 品質。

LED 技術所牽涉到的領域相當廣泛,在本次專題中主要挑選照明光源與LED 發展趨勢、LED 封裝界面熱阻量測技術及目前LED 標準發展與制訂現況,從封裝、應用到標準,跨越三大主題做簡單的介紹,期引導讀者對LED 技術的發展現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