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宜欣 / 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陳鵬仁 /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智慧自動化工程;
顏溪成 /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核能反應爐運行處於高溫、腐蝕性冷卻劑及高能粒子流強烈撞擊等綜合效應下,及其金屬結構材料暴露於輻照環境中,限制當前輕水反應爐(LWRs)長期運行。熔鹽反應爐(MSRs)藉由熔鹽作為高溫常壓冷卻劑,能有效提升熱交換效率與運行安全性,被視為前瞻性核能應用技術。然而熔鹽材料在輻射環境下,將導致微觀結構變化,例如核反應爐結構材料之鎳基合金於材料晶界(GBs)易發生鉻選擇性溶解腐蝕,須透過模擬計算預測材料劣化進程。本文彙整相關核工業材料,得知質子輻射可減緩鎳鉻合金於熔鹽腐蝕。研究指出,輻照鎳鉻合金樣品於熔鹽環境,腐蝕非集中於材料晶界,表面腐蝕裂縫較淺且分布廣泛,有助於降低材料失效風險。
	 
	【內文精選】
	核反應爐合金材料之腐蝕防範
	2. 輻照改善金屬腐蝕現象
	核工業鎳鉻合金搭配氟化物熔鹽,主要腐蝕機制為鉻選擇性溶解於熔鹽,優先發生在晶界處,導致原子淨損失,形成局部化空隙。輻照鎳鉻合金核工業樣品之腐蝕狀況如圖三,推估腐蝕易發生於材料結構最弱的部分,即為金屬內含晶粒邊界;然而熔鹽暴露於質子束照射,腐蝕廣泛分布於表面,此類裂縫更淺,不易造致關鍵元件破裂。根據此觀察,Short教授提出輻照減緩腐蝕機制,如圖四所示,認為金屬本由個別晶粒(Crystal Grain)組成,且其中原子排列有序,而晶粒交界處,GBs原子排列相較略為參差不齊,熔鹽可進一步滲透侵入GBs;當核電廠合金組件遭受輻射,熔鹽將從晶粒內部抽取金屬材料,經長時間運行進展,整體晶粒表面持續流失更多材料,並非如同腐蝕空隙集中於GBs,此形成裂縫更淺且分布更廣,施用於核反應爐合金,將更不容易失效。
	 
	
圖三、輻照鎳鉻合金核工業樣品之腐蝕狀況 
	 
	然而「輻照促進體相擴散→自我修復」效應並非在所有條件下皆能穩定出現,其結果高度依賴於多重因素,例如:材料組成若含有鉻、鐵、鉬等不同元素,其晶粒間原子遷移速率將有所差異;腐蝕環境中熔鹽的純度、氧含量與流動速率,亦會改變腐蝕主導機制;同時輻照強度若過低,難以有效驅動擴散作用,若過高則可能引發額外的晶格缺陷累積而加速劣化。因此輻照引發之「自我修復」僅在合適的材料組成、腐蝕環境控制以及最佳化輻照條件下,才能發揮正面效果---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圖四、輻射減緩腐蝕之材料擴散機制示意圖。(a)鎳鉻合金於熔鹽腐蝕過程;(b)質子輻照影響鎳鉻合金於熔鹽腐蝕過程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467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