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材料雜誌》11月刊「高階烯烴材料與應用」與「半導體前段製程材料技術」技術專題

 

刊登日期:2025/11/5
  • 字級

烯烴精準聚合材料與應用
目前,全世界聚烯烴產能過剩與價格下跌的問題,凸顯了透過觸媒創新進行產品升級的重要性。臺灣的聚烯烴產業需專注於烯烴聚合有機金屬觸媒的研究與開發,以升級聚烯烴產品組合。本期「高階烯烴材料與應用」專題〈有機金屬觸媒進展驅動聚烯烴產品創新〉一文,介紹茂金屬與後茂金屬等有機金屬聚合觸媒系統重點發展,以及系列創新結構聚烯烴產品。而〈高性能聚烯烴材料-聚甲基戊烯(PMP)聚合技術〉一文,則聚焦於聚–4–甲基–1–戊烯(PMP)材料及其聚合觸媒技術,重點介紹PMP聚合觸媒技術經歷過齊格勒–納塔觸媒、茂金屬與後茂金屬等的發展歷程。除此之外,〈聚(4–甲基–1–戊烯)(PMP)材料應用〉一文,將重點介紹PMP在電子及能源材料的應用潛力,包括柔性印刷電路板(FPC)離型膜與鋰電池隔離膜。再者,隨著茂金屬與後茂金屬觸媒技術發展,產出更多樣化符合下游產業所需物性與機械性質的聚烯烴產品,〈聚烯烴材料之GPC微結構分析〉透過案例分析,展示如何藉由微結構分析掌握聚烯烴產品差異,輔助新材料設計與製程規劃。最後,〈丙烯二聚產品及應用〉介紹除了高附加價值的4–甲基–1–戊烯(4-MP)外,尚包括2,3–二甲基丁烯(2,3-DMB-1;2,3-DMB-2)與1–己烯(1-Hexene)等多種C6烯烴單體,期望透過此文助於讀者們共思丙烯高值化材料的發展。
 
從分子設計到原子級控制,半導體前段製程材料的挑戰與機會
隨著全球對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與物聯網(IoT)應用需求的快速成長,半導體晶片在性能與功耗間的平衡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本專題聚焦於先進光阻材料、高介電常數薄膜、原子層氣相沉積/蝕刻技術(ALD/ALE),以及新型非揮發性記憶體材料等前段製程關鍵領域。首先,〈丙烯酸酯於前段光阻之應用〉提到丙烯酸酯光阻材料憑藉高分子設計自由度,已成為化學增幅型光阻的主力體系,並在極紫外光(EUV)微影中展現酸擴散控制與線邊粗糙度改善的潛力。其次,〈低碳氟光阻添加劑〉一文則說明低碳氟光阻添加劑,呼應PFAS禁令與綠色製造趨勢,藉由短鏈碳氟結構設計,兼顧塗佈均勻性與環境永續性。〈高介電閘極材料前驅物技術開發〉詳述在閘極材料領域,高介電常數前驅物技術以稀土氧化物為核心,結合原子層沉積與氮化處理,突破等效氧化層厚度與漏電流限制。而〈ALD與ALE技術整合:次世代薄膜製程的挑戰〉一文,說明ALD與ALE技術的整合,進一步構築出可雙向精準控制的「ALD-ALESupercycle」概念,成為次世代二維材料與閘極全環繞/鰭式場效電晶體結構的核心製程。最後〈應用於非揮發性記憶體與非晶材料技術研究〉,說明磷酸鹽半導體玻璃在電阻式記憶體中展現非晶材料的新興潛力,透過其極化子傳導機制與導電絲理論相互結合,為全玻璃透明記憶體元件開啟全新發展契機。

主題專欄與其他
鹼激發膠結材料(AAMs)因可大量利用工業副產物並顯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成為傳統波特蘭水泥的潛在替代方案,陶瓷材料專欄〈緩凝劑對鹼激發材料凝結時間及力學性能的影響〉介紹影響鹼激發材料硬化時間的因素,並彙整多種緩凝劑於不同前驅物體系中的應用與作用機制,為永續建材發展提供解決方案。氣候變遷已實質影響人類生活及生存,循環經濟專欄〈點廢成金-以回收資源打造無耗能PDRC降溫應用〉提到被動式日照輻射冷卻(PDRC)應用可以為循環材料找到高價值的應用機會,不僅無能源消耗,更具備散熱能力,如能加速發展,相信可以讓循環的經濟效益更容易實現。材料與技術專欄〈前瞻核能應用材料之防腐技術分析〉彙整相關核工業材料,得知質子輻射可減緩鎳鉻合金於熔鹽腐蝕,有助於降低材料失效風險。最後,智慧感測專欄〈基於影像與震動感測器融合決策之養殖魚精準投餵感控系統〉,整合了水面攝影機和水下震動感測器的即時訊號,搭配投餵決策模型學習模擬養殖專員的投餵決策曲線,開發出一套養殖魚精準投餵感控系統,期以縮短投餵過程中投入的人力工時。專文篇篇精彩,歡迎賞閱!!
 

專文篇篇精彩,歡迎賞閱!凡對以上內容有興趣的讀者,歡迎參閱2025年11月號《工業材料》雜誌467期或參見材料世界網,並歡迎長期訂閱或加入材料世界網會員,以獲得最快、最即時的資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