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成功地取得了可將不含添加劑之聚丙烯(PP)予以分解的微生物,且發現此微生物也具有能將與PP完全不同結構的聚乙烯(PE)、聚氨酯(PU)、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塑膠進行分解的能力。
慶應義塾大學在2022年10~12月於鎌倉市西鎌倉小學實施了「吸管回歸地球計畫」,將學校午餐中使用的塑膠吸管替換為含有生物降解性塑膠添加劑P-Life的PP吸管,並展開了利用微生物的力量將吸管分解並回歸土壤的實證實驗。小學的實驗結束後,研究團隊仍持續進行了一年半的微生物培養實驗,在土壤中添加塑膠吸管與水分。但研究團隊推估土壤中除了含有添加P-Life的PP吸管之外,亦存在了強大的PP分解菌,因此展開了PP分解菌的探索。
此外,為了提高發現真正PP分解菌的機率,實驗中使用了不含任何添加劑的PP薄膜,藉此成功地分離出約10株候選菌株。慶應義塾大學將這些候選菌株對於無添加劑PP薄膜的分解能力進行了評估,並發現幾株菌株有明顯的分解跡象。其中,菌株PP9在一週內促使PP薄膜分解了0.11%。此外,透過在培養過程中添加少量十六烷(Hexadecane)做為酵素誘導劑,分解率進而提高至0.79%。
慶應義塾大學也對與PP結構完全不同的PE、PU、PET等塑膠進行了實驗,發現PP9菌株亦可分解這些塑膠。一般認為能夠分解某些種類塑膠的細菌無法分解其他類型的塑膠,但此項發現首次推翻了既有觀念。多種塑膠共存的現象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見,因此研究團隊認為這種微生物可能已經進化到適應目前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