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田大學等解明玻璃中奈米級柱狀結構所引起的密度不均勻性

 

刊登日期:2024/6/13
  • 字級

日本早稻田大學與東北大學、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的研究團隊發現二氧化矽(SiO2)玻璃的奈米級柱狀結構與其排列存在了多種不同周期性。目前已知典型的二氧化矽玻璃以X射線等短波長波照射後,原子排列受到干擾並產生獨特的圖案。其中對應於大於原子間尺度週期而被稱為「First Sharp Diffraction Peak(FSDP)」的繞射峰一直備受討論,但其起源仍然未知。

在此次研究中,透過使用埃束電子繞射法(Angstrom-beam Electron Diffraction)並導入能量濾波器(Energy Filter),成功地從二氧化矽玻璃的局部區域(1 nm以下的領域)清晰地將FSDP予以成像。此外,透過模擬再現該觀察結果並於抽出的局部結構應用快速傅立葉轉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進而確認了結構中存在的準週期(Quasi-periodic)是由原子柱狀結構的排列所引起。

柱狀結構透過充當橋樑的原子相互連接,並以接近相等的間隔排列而形成準晶格面(Quasilattice Planes)。研究團隊推測此為發生FSDP的要因。此外,此柱狀結構周圍存在柱狀空隙,顯示有明顯的密度波動。研究中也指出,有多個具有此密度波動特徵的週期同時存在,因此形成了複雜的階層結構。由於柱狀結構的排列與玻璃中的密度不均勻性(密度波動)具相關性,因此當玻璃利用於電池材料、窗玻璃、光纖等用途之際,對於提高離子傳導特性、強度、光學性能,將可望是一項重要的研究基礎。


資料來源: https://www.waseda.jp/inst/research/news/7753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