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智慧轉型數位技術於紡織產業之策略

 

刊登日期:2023/12/5
  • 字級

劉雪涵、林順傑 / 工研院南分院;賴孝武 / 南臺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在《巴黎協定》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帶動下,各種工業開始關注排放量與思考減少碳排之解決方案。眾所皆知,過去紡織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甚至超出了國際航空和航運等其他行業。然而現在紡織業已開始踏入綠能環保減碳,思考循環再利用之材料,隨著工業4.0興起,期透過智慧轉型數位化進一步達到減少碳排。
 
【內文精選】
供應鏈/全製程生產與實驗規劃低碳化
全球供應鏈結構導致大量的碳足跡生成,當前的供應鏈已經不再只是關於科技、庫存、配送中心或物流面向,如何有效減少碳排放量將是各家企業所面臨的課題。做法上除了持續導入精實管理,落實染整、織布、加工紗等生產流程合理化與標準化,以降低不必要碳排外,亦需從蒐集生產碳足跡活動數據來進行以低碳為上的派工規劃。考量原絲、加工紗、胚布庫存情況,分析供應鏈各廠產能、生產週期、生產良率、訂單對品質要求等,利用仿生AI最適解排程技術以碳足跡活動數據為基礎,同時納入品質為上、稼動率為上、達交率為上等多目標,動態調適最佳化低碳生產順序排程。於低碳生產條件上安排各產線生管至物流,避免停工待料,造成的時間及廢品損失,以減少額外的碳排,並可進一步提升產品達交率,有效管理供應鏈,達到「零」逾期處理與低碳生產成本。
 
產線作業智慧化
在紡織染整產線作業智能化應用發展上,已能整合染整化學專業知識、邏輯演算法及紡織廠實務與染整製程數據,建立聚酯與尼龍纖維後染製程條件分析與預測系統平台,以及後染尼龍纖維染整全製程成因分析與配方預測。不但成功分析了後染尼龍纖維各色群影響對色率的關鍵因子,並完成驗證技術建立,其模型推薦配方之模擬準確率至少可達90%以上;且對既有訂單顏色之配方準確預測,於業界實驗室驗證可提升整體一次對色率13%(以灰色為案例),建立染整產線作業良率優化基礎。
 
產線作業良率優化除可降低碳排外,其他如以成衣馬克系統作業最佳化為例(圖三),其目標為提高用布率、減少馬克張數,故用布率提升至9成以上,提升產能降低餘布的同時,亦能降低碳排。集中各種Size於馬克中的配比,同件同布各種版型需排於同一張馬克中,排版時需考量方向性,如件順、批順,屬同件成品的衣料部件應排於同匹原料布,以及屬同件成品的衣料部件旋轉角度應相同等;之後便可將成衣排版轉換為最佳化問題,Strip Packing Problem (SPP)最佳化問題的三個層次為:解決限制式難以數學化的問題No-fit Polygon (NFP)、Bottom-left Heuristics (BL)、啟發式最佳化演算法(GA、PSO等)。
 
圖三、成衣馬克系統作業最佳化
圖三、成衣馬克系統作業最佳化
 
設備永續維運智慧化
Accenture科技展望報告針對預測性維護所作的分析指出,製造業者導入預測性維護預估可減少50%的機器故障時間以及70%的故障機率。例如:紡織業產線加工紗後的馬達群中,關鍵零件常會輪流損壞,每次壞就得停機將紗卸下,很耗時間;在染整製程中,雖有SOP進行定期染機保養,但仍會發生無預警故障,維修也是等到壞了才修,現場需花時間釐清是機械因或機電因。智慧化方案發展僅需先蒐集正常運轉狀態數據,即可建立模型,為一種描述式監診,關注「逐漸轉變為不健康的過程」,達到預防保養目的;其次,搭配非監督式人工智慧演算法,由歷史數據自動決定最佳模型參數,提供綠、黃、紅燈號,預測設備健康狀態指標,以及參數控制靈敏度與可信度,為一種預知型監診;最後,因應實際場域需求調整,可於異常發生時診斷變因及因子變異之機率值,為一種診斷型監診。
 
另外,紡織業屬勞力密集型工業,隨著設備老舊、勞工年紀變大等因素,生產效率將逐漸下降。透過認知型流程機器人(Cognitive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發展,有機會作為既有各設備之間的簡易介面,能在不大幅改變原有SOP的前提下增加原產線或作業的效率,打造紡織智慧流程自動作業,轉型紡織業數位勞動力。此外,為協助遠距零接觸之減碳作業,亦可透過「遠端自動操作」功能集中重要作業再由後台專人管理,使現場人員不用長期穿梭於機台之間就能處理,可專注高值工作(圖六) ---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圖六、產線生產RPA應用:智慧代操
圖六、產線生產RPA應用:智慧代操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444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