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發展趨勢與重點—三元材料與磷酸鋰鐵

 

刊登日期:2022/11/16
  • 字級

王星淳/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市場正極材料需求結構逐漸發生變化
1. 正極材料需求量變化
2022年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發展,以往著重在三元與高鎳材料的技術開發,近年來隨著三元系材料(以下簡稱NCM)鎳元素添加量增加,安全性問題持續受到挑戰。在國際間,三元系電池產品爆炸、自燃等新聞持續發生,也因此安全性一直為電芯廠頭痛的問題。在這樣巨大的挑戰下,2021年電動車大廠Tesla宣布將旗下Model 3系列電動車電池系統開始推出磷酸鋰鐵體系(以下簡稱LFP),LFP相較於NCM結構較為穩定,在充放電過程中,比較不會發生因結構崩壞而使易燃氣體釋出,產生安全性的疑慮,且熱穩定性較為穩定。在如此發展下,各車廠紛紛開始考慮使用LFP電池系統,使得LFP需求量在2022年成長一倍。另一部份快速成長原因在於,中國為電動車主要發展國家,各車廠發展也逐漸使用LFP為主要電芯應用,2022年中國LFP電動車裝機量已超過NCM裝機量,來到56%。預計在2025年全球LFP與NCM將會到達1:1的市場需求(如圖一)。
 
圖一、2016~2025年正極材料需求量趨勢預測
圖一、2016~2025年正極材料需求量趨勢預測
 
2. 正極材料價格變化
在價格方面,隨著疫情與國際間的鎳礦供應結構發生變化,在電動車需求量不減的情況下,三元系材料價格在2021年下半年開始上漲,2022年Q1呈現暴漲趨勢。由於價格上漲使成本壓縮與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下游廠商逐漸轉向使用LFP,減緩了NCM的部份需求。在Q2後NCM材料價格呈現平緩且有緩慢下降的趨勢,但價格在近兩年來依舊維持高點。而LFP由於在市場需求結構改變,需求量開始增加,原本低價的LFP材料也出現上漲趨勢,電芯廠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在價格表現上,2022年6月LFP材料價格,相較於2021年一月已成長5倍左右(如圖二)。
      圖二、2021~2022年主要正極材料價格趨勢  圖二、2021~2022年主要正極材料價格趨勢
 
正極材料發展體系中,由於LFP的能量密度相較於NCM低,因此在電動車應用上分成兩個體系的應用。在高能量電動車,如高階乘用車、超跑等,在電池設計上仍會使用NCM電池體系;而平價化、大眾化電動車、電動機車等,則會傾向使用LFP電池體系,也因此在應用發展上仍有相對應的族群存在。另外,兩個體系依然針對各自安全性與能量密度提升的問題持續研發,以下章節將針對NCM與LFP各自的發展現況一一做說明。
 
三元材料發展現況
1. 高鎳三元材料發展現況
由於NCM材料為層狀結構,有較多鋰離子儲存空間,並隨著鎳金屬的含量增加進而提升能量密度,在產品區分上,會依照鎳金屬(N)、鈷金屬(C)及錳金屬(M)的合成比例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如LiNi0.5Co0.2Mn0.3O2; NCM523)。但研究發現,當鎳含量過多時,NCM在多次充放電下,顆粒容易在表面產生微裂痕,此現象容易使顆粒粉碎,且鎳含量過多時,也容易產生鋰-鎳混排現象。此現象在於鎳的離子半徑與鋰離子半徑相近,而產生鎳離子佔據鋰離子的位置現象,使結構更進一步崩壞,且結構上的破壞造成大量的氧氣釋出,更進一步與電解液反應生成大量的易燃氣體,最後安全性逐漸失控(如圖三)。因此在發展上,鎳含量高於80%的應用會進行表面改質技術,來保護高鎳材料的結構問題。另外,在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衡量下,出現將錳換成鋁(Al,A)而形成NCA的材料發展。由於鋁能更有效維持結構上的穩定性,因此鎳含量可來到90%以上的應用,大幅提升能量密度及部份提升安全性,但技術門檻相較於NCM更高,成本也隨之提高,目前僅部份車廠使用中。
 
2. 單晶三元材料發展現況
除上述更換材料外,單晶材料的發展也受到重視。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Jeff Dahn教授自2016年與特斯拉進行產學合作,目前為Tesla首席科學家,聚焦於提升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技術研究。2022年3月美國佛羅里達國際電池研討會中(IBS)發表團隊研發成果,主打百萬公里的電池技術,是使用單晶NCM523正極材料搭配人造石墨以及特殊開發的電解液進行電池開發。研究結果顯示---以上為部分節錄內容,完整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