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蒸餾(MD)技術發展現況與其應用

 

刊登日期:2020/7/5
  • 字級

何佳樺/工研院材化所;陳慶隆/明志科技大學
 
薄膜蒸餾技術是一種熱驅動的薄膜分離程序,透過疏水性薄膜兩側流體接觸面的蒸氣壓差為驅動力,使進流端溶液所產生的蒸氣分子經由高溫側薄膜孔洞傳輸到低溫側,並凝結成液體。相較於傳統逆滲透脫鹽程序,薄膜蒸餾因具備較不受待處理液濃度影響、可常壓/低壓操作、高產水純度、高水回收率與可整合廢熱或再生能源等特點,使薄膜蒸餾技術於水資源、環境與化工等領域的應用備受重視。因此,本文將針對薄膜蒸餾技術之近期發展與其於水回收、脫鹽、液體濃縮、水中氨脫除等應用進行詳細探討。
 
【內文精選】
前言
隨著科技急速發展,全球對於水資源、能源與物料資源需求與日俱增。在極端氣候影響、循環經濟與環保意識抬頭下,永續水資源、永續能源與永續物料的技術需求已是人類須正視的挑戰。面對全球水資源缺乏的議題,脫鹽(Desalination)是共同解決之道,其技術可分為熱法脫鹽、薄膜脫鹽、滲透壓驅動脫鹽、電驅動脫鹽與熱驅動薄膜脫鹽技術。熱驅動薄膜法的薄膜蒸餾(Membrane Distillation; MD)技術是可整合廢熱或再生能源的脫鹽技術,於1963年以專利發表問世迄今已半世紀,早期主要應用在製程產品濃縮程序上,近年於脫鹽、淨水處理與有價資源濃縮(Concentration)或回收方面亦漸漸受到重視。
 
薄膜蒸餾技術原理
MD的原理是利用具微孔洞疏水性薄膜隔開高溫與低溫溶液,傳輸機制中乃高溫進水溶液移動到疏水且非濕性的薄膜表面,以溫度梯度造成薄膜兩側流體接觸面的蒸氣壓差(Vapor Pressure Difference)為驅動力,使蒸氣分子經由高溫側薄膜孔洞傳輸到低溫側,然後在低溫側凝結成液體,如圖一所示。不同於傳統薄膜脫鹽法,MD的程序中僅氣相分子能通過薄膜,達到脫鹽目的。
 
Lawson等人將MD裝置依低溫產水端的技術差異,直接分為直接接觸式薄膜蒸餾(Direct Contact Membrane Distillation; DCMD)、空氣間隙式薄膜蒸餾(Air Gap Membrane Distillation; AGMD)、空氣掃掠式薄膜蒸餾(Sweeping Gas Membrane Distillation; SGMD)與真空式薄膜蒸餾(Vacuum Membrane Distillation; VMD)。其操作示意如圖二所示,其原理分別詳述如下。
 
圖二、薄膜蒸餾裝置示意圖
圖二、薄膜蒸餾裝置示意圖
 
薄膜蒸餾應用
MD技術因具備較不受待處理液濃度影響、可常壓/低壓操作、高產水純度、高水回收率與可整合廢熱或再生能源等特點,使其近年來於水資源、環境與化學等領域的應用備受重視。其中,於水資源應用主要為水回收、海水淡化、鹵水濃縮、薄膜結晶、近零液體排放及氨氮廢液處理與回收。
1. 水回收應用
針對鋼鐵業之廢水,工研院藉由VMD技術(圖三)並透過整合廢熱,採用PTFE疏水薄膜進行導電度4,000~8,000 μS/cm之廢水進行脫鹽水回收評估。系統於進流水80˚C與真空操作壓力65 cmHg等操作下,通量約5~6 LMH,系統產水量達1.0 CMD,系統水回收率約15%。產水經由水質分析,產水導電度為25 μS/cm,脫鹽率>99%。
 
圖三、工研院之VMD系統
圖三、工研院之VMD系統
 
薄膜蒸餾未來應用契機
MD的分離原理乃是藉由疏水性薄膜分離處理水側所生成的氣態分子。因此,除脫鹽、水回收、濃縮與氨氮廢液處理外,MD可於低溫操作下,應用於水中低濃度之低沸點溶劑的分離或回收…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403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