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需求量逐年提升,有價金屬如鋰、鈷礦資源有限,再加上2025年即將面臨大批廢電池潮,各國開始提倡鋰電池封閉式循環經濟,但由於許多規範尚未發展完全,大部分的鋰電池仍走向廢棄掩埋,僅少部分送至回收廠處理,大部分處理方式主要為火法冶金及濕法冶金,但高溫處理及強酸鹼溶劑使用下不但經濟效益低,更加造成環境二次汙染。本文將概述國際回收大廠現行回收技術及各國政府正推行之循環技術,最後以工研院鋰電池循環技術作結。 ★相關閱讀:鋰電池循環經濟(下) Download檔案下載 加入會員 分享 轉寄 聯絡我們 延伸閱讀 Toray Engineering開發LiB正極材料再生技術,劣化NCM再度成為原料 韓國NST與KIER開發恢復廢舊LiB性能之再生技術 低成本、低環境影響之LiB氧化物負極回收方法 鋰電池資源轉生技術:引領綠色未來 住友金屬鑛山確認使用再生鋰之正極材料性能相當於天然鋰 熱門閱讀 三菱瓦斯化學積極展開光電融合材料應用提案 含氟廢水回收再利用模式 加氫站技術與產業發展趨勢 玻璃基板上TGV的金屬化製程 全球第一個碳-14鑽石電池問世,可望供電數千年 相關廠商 台灣石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Hach台灣辦事處 金屬3D列印服務平台 山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喬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正越企業有限公司 照敏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永光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桂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大金先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大東樹脂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志宸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