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需求量逐年提升,有價金屬如鋰、鈷礦資源有限,再加上2025年即將面臨大批廢電池潮,各國開始提倡鋰電池封閉式循環經濟,但由於許多規範尚未發展完全,大部分的鋰電池仍走向廢棄掩埋,僅少部分送至回收廠處理,大部分處理方式主要為火法冶金及濕法冶金,但高溫處理及強酸鹼溶劑使用下不但經濟效益低,更加造成環境二次汙染。本文將概述國際回收大廠現行回收技術及各國政府正推行之循環技術,最後以工研院鋰電池循環技術作結。 ★相關閱讀:鋰電池循環經濟(下) Download檔案下載 加入會員 分享 轉寄 聯絡我們 延伸閱讀 Green Li-ion利用共沉澱法,可回收純度99.9%的LiB電極材料 鋰電池循環經濟(下) 再生能源政策推動下的未來資源–鋰電池與太陽光電模組資源循環技術(上) 工業材料雜誌九月號推出「循環經濟」及「鋰電池儲能系統」兩大技術專題 新開發LiB回收技術,可回收硫酸鹽並直接做為電池原料使用 熱門閱讀 5G用絕緣增層材料發展趨勢 聚醯亞胺(PI)樹脂的發展 高機能有機微粉體材料技術與應用 奈米孔洞材料於生物抗腐蝕之應用 運用科技生產肉品,替代肉掀起未來飲食新趨勢 相關廠商 台灣大金先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昂筠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名揚翻譯有限公司 科邁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方全有限公司 照敏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永光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正越企業有限公司 誠企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金屬3D列印服務平台 華錦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銀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友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桂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里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喬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鑽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東海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東樹脂化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