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減碳與高機能—防蝕塗料智能化發展

 

刊登日期:2019/1/5
  • 字級

【專題導言】

全球防蝕材料在2017年的產值約為248億美元,預估到2022年將可達317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5% (MarketsandMarkets)。亞太地區為近年來應用需求成長之主要區域,主要應用範圍可概分為船舶塗料、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發電設施、汽車和交通運輸等。

防蝕塗裝系統與厚度需求受環境影響甚大。台灣屬於高溫、高溼、高鹽分與高日照量的海島型氣候,且工業蓬勃發展,為高腐蝕性之環境,部分沿海地區更可歸類為ISO 12944分級中最高腐蝕速率之「CX等級」,金屬材料與結構製品在此環境下更容易被快速腐蝕。近來,政府積極發展5+N產業,在綠能產業中之太陽能光電框架、支架;離岸風機的基座、塔架、葉片等,都需要不同的高防蝕系統與施工程序,才能達到耐久之防蝕目的。此外,在相關金屬製品之表面防蝕前處理液,如扣件、汽車零配件、輕量化結構件等,也朝向水性、無鉻、低廢水量、無重金屬廢液等趨勢發展,甚至導入可自癒合之結構,更進一步地再提高整體之防蝕特性。

著眼於綠色減碳與高機能防蝕應用之塗料需求,也因應環境面對PM2.5減量的必要性,高固形分,甚至水性系統皆成為當今綠色塗料的發展主流。近年來,國內外法規也在VOCs限量規範等方面趨於嚴格,這些都驅使塗料往更高值、更低VOCs含量、更加智能化之趨勢發展。

本期技術專題針對從近岸到離岸的設施,包含綠能產業之結構防蝕系統設計、防蝕選用與塗裝、開發現況與趨勢等進行介紹,內容包含「從台灣氣候談太陽能支架設計」、「離岸風機基礎與防蝕設計」、「防蝕奈米塗裝於金屬表面處理之應用」、「自癒合塗料市場與技術現況」等多篇專文,藉由實務上的應用結合防蝕體系的開發與系統之應用和搭配,達到台灣特殊海洋環境所需之高防蝕功能性、高耐久性,提供讀者對綠色防蝕塗料相關技術原理與應用之理解,也有助於提高對綠色防蝕材料之了解,同時掌握最新技術現況與應用發展方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