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束積層製造技術於醫材之應用

 

刊登日期:2019/1/5
  • 字級

因應全球高齡化族群比率持續上升,面臨脊椎退化的族群也將增加,提供更好的脊椎治療植入物是各家醫材廠商不斷努力的目標。傳統塑料椎間融合器與骨親合性較差,不易骨細胞貼附,利用鈦合金電子束積層製造技術,可生產出易於骨長入的多孔結構,將技術應用於脊椎植入物上,可提供更好的長骨效率與環境。
 
本文將從以下大綱,介紹電子束積層製造(Electron Beam Additive Manufacture)技術與其在醫材上的應用。
‧3D列印的起源
‧積層製造於骨科植入物之產值
‧積層製造用於骨骼結構之探討
‧電子束積層製造製程介紹
 
【內文精選】
3D列印的起源
3D列印是由早期的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裝置和材料在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美國材料試驗協會綜合研究學者將3D列印技術分成七大類型,包含:光聚合固化(Vat Photopolymerization; VP)、材料噴塗成型(Material Jetting; MJ)、黏著劑噴塗成型(Binder Jetting; BJ)、材料擠製成型(Material Extrusion; ME)、粉床熔化成型(Powder Bed Fusion; PBF)、疊層製造成型(Sheet Lamination; SL)與直接能量沉積(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DED),每一項技術的定義如表一所示。其中積層製造技術應用於金屬成型三維構件部分,用於製造近淨形狀(Near Net Shape)複雜的工件無需模具或大量加工,從而縮短了交付週期,減少了材料浪費。
 
積層製造於骨科植入物之產值
如圖一所示,2014年全球積層製造之產值已達41億美元,並在往後幾年中倍數增加,預計在2020年達到全球總產值212億美元。積層製造技術的兩大特色為客製化與複雜三維度結構製造,此二大特性正是「醫療器材」最重要的指標特性要求。目前在積層製造醫療產業的應用市場中,骨科植入物是最具潛力的項目,主要分為三大類別:關節植入物、脊柱植入物及創傷植入物。根據SmarTech市調公司預測,2016年全球骨科植入物市場規模達419億美元,其中關節植入物為229億美元、脊柱植入物為113億美元、創傷植入物為77億美元。而骨科植入物品牌也非常集中,主要廠商市占率如圖二所示。
 
圖二、2016年全球骨科植入物主要廠商市場占有率
圖二、2016年全球骨科植入物主要廠商市場占有率
 
圖四所示為積層製造各類骨科植入物歷年專利申請趨勢,可看出專利申請數有逐年緩慢增加趨勢。綜觀專利結果分析,目前3D列印骨科植入物之最大宗是關節方面,國際上已有多家廠商以積層製造方式進行骨板(Bone Plate)、骨釘(Screw)、髖關節(Hip)、心血管支架(Stent)、人工心臟瓣膜(Heart Valve),以及牙科固定器等。代表性案例為髖關節的骨頭置換,圖五(a)為正常髖關節、圖五(b)為被關節炎損壞了的髖關節,治療方法可透過醫療器材手術置換,但傳統上以醫療用鍛造鈦合金製作髖關節臼杯,除了非為個別病人量身打造外,製程也非單一製程,往往會導致接合後的契合度不足,也會影響關節的活動度與舒適度。因此,近年來利用積層製造技術製造醫療器材是極具發展性的領域,不但可完全符合患者解剖構造,以客製化達到良好的臨床效果,並可以幫助醫師預先評估可能的風險與提出應對措施,降低醫療風險。
 
積層製造用於骨骼結構之探討
骨骼是一種生物複合物,大腿骨是由皮質骨(Cortical Bone)和小梁骨(Cancellous Bone)組成外密內疏的結構。皮質骨體積約占構成骨骼20%,形成大多數骨的外表面和長骨的箭桿(Shaft),具有低表面積/質量比,並給予骨架之強度和結構,強度約12~18 GPa的楊氏模數;小梁骨所占體積約占構成骨骼80%,為鬆質骨,由小梁(骨股)網絡構成,具有特有的海綿狀外觀與高表面積/質量比,主要生長於長骨的末端和脊柱(Spine)及髖部(Hip)。小梁骨只有15~25%的體積鈣化,其餘空間被血管和骨髓所占據,楊氏模數只有5~10 GPa,主要功能為代謝作用,是大多數骨轉換發生的地方。
 
生醫級鈦合金其楊氏模數約為186 GPa,遠高於骨骼的強度,因此文獻中報導以積層製造技術進行多孔鈦合金製作,如圖七,可降低因強度差異而產生的應力遮蔽(Stress Shielding)效應。探討孔洞單位晶格結構(Unit Cell)、孔隙率(Porosity)、支架(Strut)與楊氏模數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隨著孔隙率提高,可有效降低楊氏模數,並可藉由Gibson & Ashby方程式推導孔隙率與楊氏模數的關係式。
 
圖七、不同多孔單位晶格所構成功能梯度材料示意圖
圖七、不同多孔單位晶格所構成功能梯度材料示意圖
 
電子束積層製造製程介紹
電子束積層製造工作原理,是將三維模型檔案經電腦軟體處理後,採用鎢絲發射的電子束為熱源,該光束由聚焦的電磁線圈控制光束的掃描位置和直徑,進行預熱與選擇性融化金屬粉床作業,以逐層製造方式製造複雜的幾何形狀。
 
金屬中心研發電子束積層製造技術,歷經三年時間,鏈結產學研成功開發「耐籠三維多孔椎間融合器」產品,於107年5月獲得衛福部食藥署許可證(衛部醫器製字第006047號),成為台灣首例以金屬積層製造拿到第二級脊椎長期植入物許可證的案例...…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作者:蔡孟修/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許太乙/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385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