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石化產業發展與趨勢

 

刊登日期:2014/11/14
  • 字級

石化產業的重要性
圖一所示,石化產業( PetrochemicalIndustry )悉以輕油或天然氣為主要原料(另有煤炭等其他原料),經過反應產生乙烯( Ethylene )、丙烯(Propylene)及苯等基礎原料,進一步加工生產塑膠、橡膠及纖維中間原料等。石化產業是國家發展的基本工業之一,它的發展將為國家經濟發展帶來廣大的利益。其所生產的產品廣泛用於民生用途,另外包括資訊、電子、汽車工業等精密產品的硬體部分,如零件、外殼、輪胎、化學品,約有 60~70%來自石化產業,因此石化產業不僅是一個國家的民生工業,亦是發展高科技產業不可或缺的基礎工業。石化產業景氣和民生消費能力息息相關,亦深受建築、汽車、高科技業的產銷所影響。
 

圖一、石化產業上下游產業鏈
 
石化產業特性
石化工業為「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的產業,越往上游,設備投資金額愈大,所需技術愈高,風險也愈大,而往下游則投資金額愈小,所需技術相對較簡單,風險亦較小,且回收年限也較短。石化產業的經營型態為高技術、大資本與大規模經營,以下分別說明其產業特性。 
1. 資本密集
石化產業屬於資本密集型產業,無論是製程技術( Know-how )的取得或建廠工程都需要龐大資金。而其投資金額大小又與產能規模、範疇、廠址、原料供應、下游工業銜接,以及與工安環保要求的程度有關。由於石化產業資本密集的特性,自然形成進入障礙,無形中限制了廠商家數,因此在國內石化市場自然形成許多獨占或寡占的現象。 
4. 明顯之景氣循環
石化產業景氣循環現象來自於產品之供需情況。當景氣處於高峰時,產品供不應求,廠商獲取超額利潤,大肆擴充,且又吸引新的競爭者加入。由於石化工廠建廠至投產時間,短則兩年,長則四年,榮景維持至新產能開出,市場丕變為供過於求,導致獲利顯著減少甚至虧損,廠商開始減產及削減投資,體質差的廠商退出市場,直至需求成長大於供給成長,景氣再慢慢進入另一個高峰期,如圖二所示。由於美國頁岩氣的革命,使得未來幾年北美的石化產業利潤明顯優於亞洲地區。
 

圖二、石化產業景氣循環週期圖
 
我國石化產業朝向高值化的轉折點
為協助台灣石化業者突破現況,政府於 2011年 6月召開「台灣石化產業高值化策略規劃會議」,並著手規劃石化產業高值化的相關發展策略,將石化產業高值化設定為未來發展方向,並於該年底成立「經濟部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辦公室」,統籌規劃石化高值化發展的相關事宜。在發展石化高值化產品方面, 選定了台灣具商機之高值化產品項目,開發關鍵材料取代進口品,藉以強化台灣既有強項,並研發政府推動之六大新興產業相關原材料,建構台灣完整之產業鏈。
 
我國石化產業高值化的目標與願景
1. 願景
(1)使我國成為亞太地區高值化石化產品發展與運籌重鎮。
(2)確保石化產業及關聯產業競爭力,維持經濟與環境均衡發展。
2. 目標
2012年我國石化業產值為1.8兆元新台幣,目標在2020年我國石化產業產值達到2.4兆元新台幣,增加6,000億元的產值;直接就業人口增加……以上內容為重點摘錄,如欲詳全文請見原文。
 
作者:范振誠/工研院產經中心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335期」,更多資料請見:https://www.materialsnet.com.tw/DocView.aspx?id=1822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