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級
為幫助企業應對減碳挑戰,工研院與奇美實業合作開發「煙道氣捕CO2製造固碳PC技術」,將煙囪排放的二氧化碳轉化為固碳聚碳酸酯,再利用於製造車燈罩、充電樁外殼、手機外殼等塑膠製品,可減少石油塑化產業的碳排放,讓循環經濟和永續材料的發展向前邁進,榮獲2024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肯定。
 
歐盟將在2026年開始對高碳排放的進口產品進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臺灣自2021年呼應《巴黎協定》,宣示2050淨零轉型目標,2024年1月,國內也通過了《氣候變遷因應法》,臺灣企業開始試算排碳量,明年起將開始徵收碳費。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議題日益重視,碳關稅和碳交易機制等政策逐漸在國際間興起,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紛紛採取措施,設立減碳目標並推動綠色轉型,以應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挑戰,因此企業也面臨著製程減碳的緊迫壓力,不僅要達到國際對環保的要求,更是為了在全球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碳關稅實施將使高碳排放產品的出口成本增加,對企業利潤造成直接衝擊,而碳交易機制則為企業提供了一種以市場化方式減碳的途徑,透過交易碳權來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在這場全球減碳的競賽中,企業能否及時轉型並有效減碳,將直接影響在國際市場中的生存與發展。/工研院
 

若您對本技術有任何合作相關問題或意見,歡迎聯絡我們,我們將儘快為您服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