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動車( EV )市場越來越大,美國、中國皆積極地以各項政策推廣電動車,電動車的市場規模預測2025年會較2015年成長4倍達256萬台,再加上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日前亦在美國加州發布新款電動車 Model 3,預購量大幅走揚,更帶動電池材料廠商積極進行市場佈局,投資動向亦產生變化,朝向追求「速度」、「規模」、「集中領域」等面向發展。 日本住友化學公司計畫投入200億日圓增產鋰離子電池用隔離膜(絕緣材),並預計2018年擴大產能至4倍規模,加快建構約50萬台電動車使用量之供應體制。此外,由於日本建築業大多投入東京奧運相關建設的整建,因此住友化學決定將新廠房設置在工期較短的韓國,以加速擴產腳步。住友化學對絕緣材的投資規模亦年年遞增,2014年 50億,2015年增加至 100億,此次更提高至 200億。除住友化學之外,全球最大絕緣材製造商旭化成也在日前宣佈至2020年將追加投資金額達150~200億日圓。 此外,住友化學擅長領域在於絕緣材製造工程中,製作高耐熱性醯胺樹脂(Aramid Resin)之裝置,以及將醯胺樹脂薄膜塗佈於隔離膜原膜表面的製程。故此次擴產項目亦著重於核心專長,以建立企業競爭優勢。「集中領域」方面,過去鋰離子電池主要 4材料領域均曾涉入的三菱化學也在 2014年退出正極材市場,並強化組織編制,集中企業經營資源在已握有4成市佔率的車用電解液領域。從各企業的動向可知,為掌握 EV時代的霸權,集中資源於單一產業領域之術業專攻模式的發展已日漸顯著。 資料來源: 日經產業新聞 / 材料世界網編譯 加入會員 分享 轉寄 聯絡我們 延伸閱讀 可承受2萬次充放電循環之EV鋰離子電池 LMFP/NMC複合鋰離子及鋰金屬電池 英國研究團隊開發200m石墨烯薄膜製造技術,可望提高電動車電池安全性 東芝擴大移動設備用LiB陣容,並推動2025年內商用化 東芝等開發出鈮鈦氧化物負極LiB,並將於2025春天製品化 熱門閱讀 下世代產業所需高功能性新材料—電動車用高分子材料 再生塑膠產業鏈發展現況及政策趨勢—廢塑膠回收材料 台灣優勢產業所需材料—半導體化學品 生質尼龍及關鍵化學單體的生產及應用 台灣石化產業未來轉型之策略方向 相關廠商 金屬3D列印服務平台 高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喬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正越企業有限公司 桂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東樹脂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志宸科技有限公司 台灣大金先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