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56回日本電池研討會展望未來電池技術

 

刊登日期:2016/2/17
  • 字級

葉定儒、張家銘/工研院材化所

前言
第 56回日本電池討論會在名古屋舉行為期三天,橫跨各種電池及各種材料,包含鋰電池、燃料電池、鋰空氣電池、鋰硫電池、正負極材料、電解質等。鋰電池電動車運輸工具一直圍繞著安全性問題,主要是因為液態電解液具有高的燃燒性及漏液疑慮,許多學者針對此問題提出許多解決方案,其中包含固態電解質開發以及 5V高電壓電解液。本會議擷取這三項重點領域作有系統的完整整理,包含目前發展趨勢、新穎技術、技術瓶頸、未來發展契機等,精采內容介紹如下。

5V電解液(超高濃度電解質)
針對下世代快充電及高電壓鋰電池需求,發展穩定且具有功能型的電解液刻不容緩,其中高濃度鋰鹽電解液(>3M)是其中一種選項。在高濃度下,陰離子(PF6-)容易與溶劑分子、Li+配為形成流動性的網狀高分子,能抑制危險的針狀鋰析出。由於高鋰鹽濃度下,在正負極表面具有高濃度Li+,充放電時Li+能快速反應嵌入嵌出,提高充放電速率,即便是高濃度使得電解液密度、黏度增加,導電度下降,仍不影響倍率放電表現,如圖一所示。

高濃度鋰鹽使得正負極與電解液接觸面的鋰離子濃度提高,如圖二所示,有助於充放電時鋰離子的嵌進嵌出,增加大電流充放電能力,打破了舊有習知技術(1M),電解液濃度左右充放電速度。
 


圖二、天然石墨負極表面濃度示意圖

並非所有鋰鹽皆適合製備高濃度電解液,以圖三為例,比較 LiPF6 及 LBF4 不同濃度對其黏度及過電壓影響。高濃度電解液對於LiPF6 較不適合,因為濃度提高到 4.2M 時電池極化明顯,增加電池阻抗;反觀 LiBF4 濃度到 7.4M 時極化並不明顯,較適合製備高濃度電解液。

 
圖三、不同鋰鹽濃度對黏度及過電壓之影響

一般而言,負極固態電解質層(SEI)成膜與否直接影響Li+嵌進嵌出可逆性,因此高濃度 4.2M LiTFSA 溶於 Acetonitrile(AN)對於負極表面成分是否因充放電前後而有所不同,結果如圖四所示,充放電前主成分為C元素,來自於石墨及黏著劑(PVdF)及少量的 F元素,而 S、N 來自於鋰鹽及溶劑,經過一次充放電後,表面碳元素減少而其它元素 O、F、S、N 明顯增加。此結果表示在高濃度電解液下,負極表面仍會覆蓋一層 SEI,主要來自於鋰鹽的 TFSA- 分解所產生。



 
圖四、石墨負極表面元素分析(XPS) a.全譜圖(before充放電前; after充放電後) b.各元素比例

利用拉曼光譜可以幫助解析高濃度下鋰鹽與溶劑分散情形,如圖五所示。圖(a)為-CN官能基(Acetonitrile)特徵吸收峰(2258 cm-1),隨著鋰鹽濃度增加,溶劑 AN 會與 Li+ 作用配位形成溶劑化鋰(Solvent-ion),使得原先自由離子(Free)轉變成具有作用力的離子(Solvating),當濃度到-----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