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軟性背板技術

 

刊登日期:2010/11/18
  • 字級

目前軟性電子的開發在全球各國都尚屬於起飛階段,若要成功地開發出軟性顯示器,還須串聯材料、設備、軟板、面板等上、中、下游供應鏈的力量來進行整合。在此,工研院除了提供一個創新的PI塑膠基板材料技術之外,亦提供一獨特的軟性基板結構。此結構能解決現有軟性電子亟需突破的關鍵問題,可讓在玻璃上之製程技術輕易轉移至軟性基板上,除了可在軟性基板上製作高精密度之畫素之外,離型後的元件仍柔軟且平坦,品質亦能相對提升。由於軟性電子專利的布局與技術設備的再利用,將使台灣軟性產業可輕易駕馭於國際間,並提高技術掌握及自製率、降低產業之成本,期能為國內廠商於下一波軟性革命中取得市場先機。

國際間軟性TFT背板技術
目前世界各大研發公司發展軟性TFT背板技術,均選擇Batch方式進行元件製造,是一個可利用現有設備進行製作的方法(表一),對目前的顯示器產業,不管是設備、系統、製程、材料等上、中、下游皆具有相當的優勢。以Batch方式進行製造TFT結構主要有三種方式(圖二),第一種為SEC利用PES當基板轉貼於矽晶片上,以低溫a-Si TFT技術開發7″ VGA (640× 480) Plastic LCD,此法需要一耐高溫、低熱膨脹係數、低光遲滯性且抗化性佳的高透明基板材料,並配合適當的膠材及良好的離型技術。第二種為Seiko Epson以LPTS Transfer技術進行TFT背板開發,位於玻璃基板上進行LPTS TFT背板製作,完成後Seiko Epson利用Laser Annealing(SUFTLA®),即所謂Transfer技術,其主要優點為TFT元件製程溫度不受塑膠基板的限制,因此有較好的特性。故一般只要具有高透光性塑膠基板便可以使用,但其過程中的Transfer機制及轉貼技術將顯得更加重要。另外,第三種為Philips利用PI Coating於玻璃上,進行a-Si TFT-EPD顯示器的開發,並利用EPLaR® Transfer技術將PI基板於玻璃上取下。此技術雖然利用傳統PI塑膠基板具有耐高溫的特性,直接塗佈於玻璃上,不但製程溫度可以超過300°C,又可省去轉貼的步驟,但必須利用Laser將玻璃基板除去,所花費的成本昂貴、製程時間久、產量不多。

表一、各大研發公司發展的軟性TFT背板技術


圖二、Batch Type方式製造TFT結構的方式

多用途軟性背板技術
工研院同樣利用塗佈PI的方式,以玻璃基板為載板,將ITRI自行開發的低溫成型透明PI塗佈於玻璃上,利用既有的TFT玻璃製程,於PI基板上製作薄膜電晶體陣列,過程中面臨到如何讓柔軟的PI基材能在TFT製程中緊密黏貼在硬質載體上,TFT完成後又能在無損害電晶體情況下,可以順利取下軟性PI基板,經過研究團隊不斷努力地摸索與探討,最後成功地藉由在玻璃基板與PI基板之間導入一離型層材料,開發出一新的軟性基板結構。此基板結構除了能使軟性基材成型於玻璃基板上外,在製程中也不會脫落,當所有製程完成後,軟性元件可以輕易於玻璃上分離,亦不會傷害到元件中細微之線路,整個流程如圖三所示。

透過此新軟性基板結構,在顯示器製作過程中可將PI塑膠基板牢牢固定在玻璃載體上,同時能在塑膠板上進行偏移誤差僅在2 μm內精準對位,製作電晶體TFT、電路等元件。在完成多層的電晶體陣列製程後,又能使PI塑膠基板以簡易裁切方式即能輕易自玻璃取下,並與玻璃分開。工研院所開發的透明PI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熱性、透明性及耐化學藥品性,能通過TFT製程驗證,相關物性與其他透明基板材料比較如表二所示。此外,在PI成型製程中,工研院所開發的PI較一般PI具有常溫存放、低溫乾燥(<250°C)、可快速乾燥及低收縮率的特色,亦具有較適合生產的優點…以上內容為重點摘錄,如欲詳細全文請見原文

作者:李宗銘、呂奇明、黃月娟/工研院材化所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287期」,更多資料請見:https://www.materialsnet.com.tw/DocView.aspx?id=895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