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病毒基因技術組裝奈米正極材料複合奈米導電碳管,以提高其鋰電池材料的放電功率。由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使用雙基因M13噬菌體做為基板,加入鮮少的奈米銀,在室溫中生成磷酸鐵奈米線,並利用生化特性吸附單壁奈米碳管,造成磷酸鐵材料上均勻分布導電網路,磷酸鐵材料在經過生化加工後,具有高功率特性與在1C 的充放電測試展現50 圈良好的循環壽命。 Download檔案下載 加入會員 分享 轉寄 聯絡我們 延伸閱讀 Toray開發出LiB低溫循環劣化評估技術 UNITIKA拓展導電奈米線應用,鎖定鋰電池與6G電磁遮蔽市場 24th AABC 國際汽車電池會議:最新技術發展與市場趨勢解析 村田製作所開發出採用厚型電極之雙液型水系LiB,容量提升約4倍 JX金屬開發出可從廢棄車載LiB回收鋰90%以上之處理製程 熱門閱讀 AI在化學反應優化的應用 AI在化工製程節能應用 AI於MBR系統中之品質控制與能源優化應用:以膜絲瑕疵檢測與廢水曝氣... 國際固態電路大會 ISSCC 2025:半導體發展趨勢與記憶體運算技術探討(... 從Sustainable Material聯合材料展看循環低碳材料發展與新技術開發 相關廠商 台灣石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金屬3D列印服務平台 山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喬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廣融貿易有限公司 高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越企業有限公司 工研院材化所 材料世界網 桂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照敏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永光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大金先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大東樹脂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志宸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