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金屬對於人們一直有種混合著理性與感性的獨特魅力。人們使用金屬的歷史被人類學家用來標示文明的進展,而煉鋼技術的成功與普及,更將人類帶進工業革命後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是它的珍貴稀有承載著新人婚戒裡的海誓山盟;同時也是它的剛毅堅韌支撐起摩天大樓的巍峨高聳。金屬冷冽的觸感與特有的閃耀光澤,讓它被視為質感的表徵(一直以來,金屬手機總是能賣得比較貴)。另一方面,優異的強度與絕佳的韌性,使它總是扮演工程應用裡中流砥柱的結構角色。金屬特有的感官特質與機械特性使它在許多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樂於探索新事物的設計師們自然也不會錯過它在家具設計上的各種可能。在這一期的材料補給站裡,就讓我們一起回顧百年來的家具設計史裡,出現過哪些展現金屬材質功能與美學特色的設計。
金屬家具的沿革
過去幾個世紀以來,木頭始終是家具製造中最常使用、也幾乎是少數可用的材料。直到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鑄鐵成為當時流行的材料,金屬才開始進入家具製造的領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德國新古典主義建築師Karl Friedrich Schinkel 在1825 年所設計的鑄鐵庭園座椅D60 。然而,要再等到一個世紀之後,靠著現代主義設計師們對於鋼管這種新材料的探索,金屬在家具上的應用才得以邁入下一個紀元。至今以鋼管折彎組合作為支撐結構的桌椅,仍舊是金屬最容易應用在家具設計的方式之一;而金屬家具拋光的亮面、冰冷的觸感,搭配上溫潤滑順的皮革,數十年來一直是現代家具的經典組合。
繼鑄鐵與鋼管之後,鋁合金由於大量生產的技術逐漸成熟,在廿世紀的三○年代開始被使用在交通工具與其它生活用品上,並促使1938 年誕生了第一張以鋁合金製作的椅子。近年來除了各類的鋁合金製程持續被應用在家具製造外,鎂與鈦這兩種輕金屬由於製造技術的進展,也開始出現在單椅或是辦公椅的設計上,為金屬家具的材料應用增添了新的生力軍。

史上首張鋁合金座椅Landi Chair ,發表於1938 年
圖片來源:Etapes
各式各樣別出心裁的金屬家具
現代主義的同義詞-鋼管家具的經典
使用鋼管作為家具的靈感來自於設計師Marcel Breuer 任教於包浩斯時所騎的自行車。Breuer 認為又輕又強壯的鋼管既然可以作為自行車的手把,那麼也應該可以用來當作家具結構使用。從這樣的想法出發,他在1925 年創造出了史上第一張鋼管家具-Wassily Chair 。它使用了鍍鉻的鋼管作為結構,在座椅、椅背與扶手等處則繃上了帆布,用以支撐乘坐者的重量、避免人體與鋼管接觸的不適感,同時使整張家具產生了漂浮般的意象。從這張椅子問世之後,在西方社會掀起了一陣鋼管家具的風潮,進而使這類家具成為現代主義的代表。事實上,鋼管家具對於材料簡潔而不矯飾的應用,以及它符合大量生產的特性,正是包浩斯所強調的現代精神之一。對此Breuer自己評論說道:「這是一張最不具有藝術感、卻最有邏輯性;最不『舒適』、卻最具機械精神的椅子。」

由Marcel Breuer 於1925 年所設計的首張鋼管家具
圖片來源:MoMA
材料的魔術-在平面與立體間轉換的座椅
除了利用沖壓製程將金屬板材加工成為三度空間中的椅子之外, Zontta 家具公司還發展出另一種更令人驚艷的方法,可以將平面的金屬材料轉換為立體的造型。如同剪紙藝術一般的Veryround 椅是由2mm 厚度的鋼材所製作,設計師Louise Campbell 藉由雷射切割加工板材後再加以開展而成。它是由240 個大大小小不等的圓形所構成,看似複雜的幾何形狀其實只有兩層結構;沒有椅腳、座墊或是椅背等傳統座椅該有的樣子,它卻可以讓人們舒服地坐在上面,甚至還能輕鬆地左右搖擺呢!

以薄板鋼材製作,如同剪紙藝術般的金屬椅Veryround
圖片來源:Architonic
加工製程可以將平面材料變為立體造型,但在日常使用中我們卻可能希望立體佔空間的椅子能夠盡量折疊成好收納的平面。一張椅子能摺疊到多小?讓Stitch Chair表演給你看!它是由3mm 厚的鋁合金板材經過雷射切割所製成,藉由鉸鏈的設計,立體的椅子可以在下一秒鐘攤成僅有15mm厚度的薄薄一片。你可以將廿五張摺疊起來的Stitch Chair 堆在一起,它們的總厚度才幾乎等同是一張展開後的椅子。

藉由獨特的鉸鏈安排, Stitch Chair 可以從中央折疊成平板
圖片來源:Dezeen
點線面的遊戲-金屬線與金屬網製成的椅子
金屬線或是金屬網在工業領域中有許多功能性的應用,但是卻極少使用在日常消費用品中。不過在設計師的巧思下,金屬線與金屬網成功地被引進家具製作的領域,創造出超乎想像的材料極限。首先將金屬線應用在家具設計的是雕塑家Harry Bertoia ,他在1952 年為美國家具公司Knoll設計的Diamond Chair 就以金屬線作為骨架,在空間中創造出流動起伏的幾何形狀。在纖細的金屬線條下, Diamond Chair 看似輕浮卻擁有極佳的強度, Bertoia 自己就說:「這張椅子是用空氣做成的,就像雕塑一般,空氣在它們之間穿梭流動著。」

空氣流動穿梭在由金屬線材焊接而成的Diamond Chair
圖片來源:Advanced Interior Designs
除了以金屬線材構成家具線條之外,日本金屬家具設計大師Shiro Kuramata 在1986 所設計的椅子How High the Moon ,則以工業用金屬網(Expanded Metal Mesh)鋪陳出家具虛浮的空間感。這張椅子的造型來自於西方家具中常見的單人扶手椅,但是結構組成卻完全不一樣。它是由座墊、椅背與扶手等幾個簡單的立方體所構成,除了空洞的金屬網之外,這張椅子沒有其它的結構。空有形體卻沒有重量的設計在造型與功能之間形成一種衝突,令人不禁懷疑它到底能不能坐人。而鍍鎳金屬的低調色澤搭配著網狀材料,營造出如同月影朦朧的迷濛效果,展現了金屬可以閃亮耀眼、也可以微暈朦朧的多樣特性。

鍍鎳金屬網營造出的月影朦朧
圖片來源:Treadway Gallery
鐵漢柔情-好脾氣的鋼板椅
金屬應用在家具上多是作為結構支撐之用,因此大多數的金屬家具總是硬梆梆的,金屬的彈性似乎被忽略了。設計師RonArad 與瑞士家具廠Vitra 在1986 年推出的Well Tempered Chair 卻打破了這樣的「僵局」。這是一張以四片回火鋼材折彎並以螺絲固定而成的扶手椅,它雖然是金屬製成的,坐起來的柔軟感覺卻像是水床一般。這是一張充滿對比的家具:傳統扶手椅形式以現代的工業材料構成;堅毅的材料以柔軟的型態存在;空虛的薄板材料卻完整保有了家具的量體感。儘管這張椅子的名字暗示它是一張「好脾氣」的椅子,但是滿佈張力的不安狀態卻是一點也不溫馴。

滿佈張力的折彎鋼板,柔軟卻不溫馴
圖片來源:Vitra
金屬材料擁有優異的機械特性與令人迷戀的感官魅力。除了材質的多元選擇之外,不同的表面處理方式與加工製程更讓金屬在家具設計上顯得多采多姿,彷彿具有無限多的可能。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看見更多不同的金屬製作技術應用在家具設計上,例如金屬射出或是發泡金屬就有可能創造出有趣的家具。另外,從本土家具業者的角度出發,金屬家具製作已經成為經濟部下一波重點扶植的傳統產業。藉著觀察傑出設計師對於金屬材料的處理與應用,希望能夠為台灣家具業找到一些創新的契機,激發出金屬材料在家具設計領域的更多潛能。
作者: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潘炯丞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263期」,更多資料請見:https://www.materialsnet.com.tw/DocView.aspx?id=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