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風而行,自在駕馭的助力

 

刊登日期:2025/4/5
  • 字級

【專題導言】
謝葆如 / 工研院材化所
 
近年來,特斯拉的成功為全球電動車產業帶來了新商機,也改寫了原本封閉的汽車產業,再加上全球AI與HPC如火如荼的建設驅動下,全球智慧移動的市場需求成長之快速,不言而喻。根據資策會MIC與Digitimes資料,2024年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達1,731萬輛,新車之智慧座艙滲透率超過50%,而2030年全球智慧座艙產值將達700億美元。自動駕駛、智慧座艙的垂直整合有機會改變原有供應生態,友達收購德國BHTC、群創成立CarUX,深耕車用面板多年的台灣兩大面板廠也瞄準商機拓展布局,以進入Tier 1之姿與車廠共同開發、縮短車規認證時間,希望轉型成為智慧移動服務的解決方案領導供應商。
 
智慧座艙以人性化、沉浸體驗為訴求。近期國際展會上常見越來越大的曲面顯示屏,如:橫跨駕駛艙一體化內裝的柱對柱(Pillar to Pillar; P2P)顯示屏;另一方面,顯示面積越多影響駕駛安全的可能性也變多,如何提升駕駛專注力的設計也應運而生,如:防止屏幕反光或副駕娛樂屏的隱私膜等。各種新需求在在顯示以「第三生活空間」核心為主的智慧座艙,未來發展仍有很多可布局之處,從數位儀表板、抬頭顯示器(HUD)、車用資訊娛樂、液晶顯示屏、透明顯示、浮空觸控螢幕等,系統涵蓋範圍極廣。
 
本期「智慧艙顯示科技」技術專題特別邀集工研院專家,分享未來智慧座艙的發展趨勢與觀點,包括:「智慧座艙高頻通訊材料技術發展與應用」聚焦應用於毫米波雷達、5G/V2X車聯網、HUD顯示與高頻天線模組的無氟高頻通訊材料;「電致變色於車載顯示器運用」可應用於電子照後鏡與變色天窗,能為駕駛者提供更舒適的視覺體驗,增強駕駛的專注力與安全性;「高深寬比材料於防窺片上的應用」探討高深寬比光阻技術於車用防眩光或防窺隱私的應用,為駕駛者打造更安全、便捷、舒適的用車環境;「車載顯示器用光學膠」著重高可靠性車用膠材特性與測試以及目前團隊在生質膠材的研發;「透明基板與感光絕緣材料技術」介紹無色聚醯亞胺(CPI)與透明感光聚醯亞胺(PSPI)在透明顯示器應用以及團隊研發現況;「低碳車用顯示一體化成型技術」分享低碳車用顯示一體化成型技術,提供減碳、智慧、輕量與安全化做法;以及「車用顯示面板光學微結構技術」主要針對車用面板Micro LED光均勻性與出光效率提升的嶄新微結構技術。希望透過這些智慧座艙材料與技術的創新,與業界夥伴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智慧座艙顯示應用的新時代,在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體驗中,御風而行、自在駕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