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X光感測技術

 

刊登日期:2025/4/5
  • 字級

黃國瑋、許凱翔、胡智鈞、陳壬安 / 工研院綠能所
 
X光於醫療用檢測、工業用非破壞性檢測、海關安檢等各領域應用逐漸增加,更高靈敏度與解析度的X光感測器將能突破既有應用領域限制,其中鈣鈦礦材料因具備良好載子傳輸能力和高原子序等優勢,近期成為高靈敏度X光感測器的優勢候選感測材料。本文整理用於直接式與間接式(閃爍體)X光感測器的鈣鈦礦材料技術發展,並介紹工研院綠能所開發各式鈣鈦礦X光感測技術以及商規尺寸鈣鈦礦X光平板感測器開發成果。
 
【內文精選】
鈣鈦礦X光感測技術介紹
1. 直接式感測技術
研究發現,當材料受到高能輻射線激發時產生電荷載子,通過元件設計可使電荷載子往電極兩側移動,施加偏壓即可產生電流,並通過TFT或互補金屬氧化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陣列收集電荷進而轉為電訊號。目前可應用於直接式感測的傳統半導體材料包括:矽、非晶硒、碘化汞以及碲化鋅鎘等,然而這些材料因其毒性、輻射制動能力、製造成本以及環境問題等,限制了其大規模商業化的應用。鹵化鈣鈦礦在直接式感測器因其電洞的μτ值比傳統直接式感測材料高出十幾倍,依據元件結構設計,目前有幾個分類如圖三所示,分別能展現出高靈敏度、低暗電流密度與低反應延遲等優勢規格。
 
圖三、直接式感測元件結構設計,(a)橫向對稱設計;(b)垂直光設計;(c)不對稱接觸肖特基結構;(d)異質結構;(e)、(f) p-n結構
圖三、直接式感測元件結構設計,(a)橫向對稱設計;(b)垂直光設計;(c)不對稱接觸肖特基結構;(d)異質結構;(e)、(f) p-n結構
 
2. 間接式感測技術
目前最常見的的閃爍體材料如:Bi4Ge3O12、BGO、Gd2SiO5:Ce、Cerium-doped Lutetium Oxyorthosilicate、Lu2SiO5:Ce、LSO與LaCl3:Ce等相繼被開發,並已發展各種調控材料特性的方案,如:摻雜光活化劑、高分子化合物、調整晶體結構與調控能隙等,藉此改善靈敏度、生產成本、大尺寸均勻性與光穩定性等。隨著影像感測器性能提升,類比數位轉換技術與訊號處理技術趨於成熟,拓展出許多新興應用市場,這都對於靈敏度更高與可撓性更佳的閃爍體有急迫的需求。
 
工研院綠能所於鈣鈦礦X光感測器現有能量
1. 直接式感測技術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透過鈣鈦礦膠體粒子均質化專利配方,搭配國際首創超音波噴塗製程專利技術,可製作出高X光靈敏度(為現有產品的1,870倍)、低暗電流密度(主流文獻一億分之一)與低反應時間延遲率(0.83%)之直接式鈣鈦礦X-ray感測膜,與現有相關文獻發表技術及現有材料產品a-Se規格比較如圖六所示,由列表可知本團隊技術具備高競爭力,厚度調控精度範圍為小於400 ± 1 μm,尺寸最大可達50 cm × 50 cm,並可根據不同商規尺寸TFT面板需求,開發客製化鈣鈦礦感測膜技術與對應封裝技術 ---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圖六、(a)工研院開發直接式鈣鈦礦感測技術與現有技術規格比較;(b)大尺寸直接式鈣鈦礦X光感測膜實圖
圖六、(a)工研院開發直接式鈣鈦礦感測技術與現有技術規格比較;(b)大尺寸直接式鈣鈦礦X光感測膜實圖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460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