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斯大學開發出新電池回收方法,並達成98%的金屬回收率

 

刊登日期:2024/10/10
  • 字級

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開發了一項從電池廢棄物中抽取出純化活性材料的新方法「Flash Recycling」,將可望有助於以低成本有效分離並回收具價值之電池材料,從而落實電動車(EV)的環境友善製造。萊斯大學積極投入高效率回收鋰離子電池的研究,期解決相關環境問題,並試圖透過將無溶劑的「焦耳熱閃蒸法(Flash Joule Heating;FJH)」與磁力分離相結合,藉此將可易於進行廢舊電池材料的分離與精製。
 
焦耳熱閃蒸法係以電流通過具有中等電阻的材料,快速加熱材料以將其轉換為不同的物質。焦耳熱閃蒸法能在數秒內將電池廢棄物加熱至2,500克耳文(約2,227℃),形成磁性外殼與穩定的核心結構,可以透過磁分離進行有效率的精製。在此處理過程中,電動車電池中的鈷陰極因外側的尖晶石氧化鈷層而表現出磁性,促使其易於分離。藉此在維持電池結構的同時達成了98%的高金屬回收率。
 
此外,經過焦耳熱閃蒸法後的陰極仍保留了完整且穩定的核心結構,藉此也確認了再度構成新陰極的可能性。將再鋰化的陰極應用於鋰離子電池後,亦表現出與市售新品相當的優異電化學性能。

資料來源: https://engineer.fabcross.jp/archeive/240918_battery-recycling.html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