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來科技的基石—化合物半導體引領新世代電子革命

 

刊登日期:2024/8/5
  • 字級

【專題導言】
徐煜翔 / 工研院材化所
 
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半導體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變得日益廣泛且重要。其中,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由於具有許多優於矽材料的特性,如更高的電子遷移率、更寬的能隙和更好的熱導率等,使其能於較低電壓下進行高速運作,在高功率電子元件、高頻電子元件、光電元件和高溫結構材料等應用中極具優勢,現已大量運用在5G通訊與電動車市場,尤其以碳化矽(SiC)之發展與應用最為快速。在半導體材料中,受限於成本與成熟度,各種材料之間無法替代,而且在市場應用上有所區隔。寬能隙化合物材料軍團以最強大的應用特性,立足於高電壓之能源轉換、高頻通訊與AI之應用,目前仍以碳化矽為主,但後起之秀如氧化鎵(Ga2O3)與氮化鋁(AlN)已虎視眈眈,隨時都能成為一方霸主。
 
本期「化合物半導體晶圓與元件製備技術發展及應用」技術專題,將介紹目前已發展之不同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應用與其市場發展。透過「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市場與應用導論」、「碳化矽晶體成長技術發展」、「氧化鎵長晶技術發展與應用」、「氮化鋁長晶技術發展與產品應用」、「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晶圓製備技術」五篇專文,從主流的碳化矽、氧化鎵、氮化鋁等材料端,到製程端各原材料之製備技術、AI模擬熱場、長晶技術介紹等;並邀請業界先進共同以碳化矽為實例,介紹從晶錠到晶圓的切磨拋加工成型技術,旨在提供讀者業界目前寬能隙材料之技術資訊。
 
展望未來,隨著市場對高功率、高頻和高溫應用需求的增加,寬能隙半導體材料應用將更加廣泛,並且相關的晶圓製備技術也將不斷優化和進步,以提升應用價值和市場競爭力。期望藉由本期技術專題的材料市場剖析,能夠激發讀者對化合物半導體材料與技術之興趣,投入並促進相關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帶動國內人才及產業的發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