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半導體沉積和蝕刻設備技術發展與產業觀察

 

刊登日期:2023/12/4
  • 字級

張雯琪 /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一、半導體沉積和蝕刻製程設備的重要性
半導體關鍵製程包括沉積、光阻塗佈、曝光、蝕刻、離子佈植、拋光、擴散、清洗等。以設備而言,沉積設備市場約占總半導體設備市場25%;蝕刻設備則約占21%,是晶片製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設備,也是影響缺陷和良率的重點項目。
 
薄膜製程是在高真空的腔體中、將欲沉積的材料加熱並通入,使此氣體附著於基板上形成一層薄膜,過程中再經由微調腔體溫度、壓力、電場/磁場、電漿、流量和時間等參數,來改變薄膜材料特性。主要的薄膜設備包括物理氣相沉積(PVD)和化學氣相沉積(CVD),PVD的原理是材料在高真空的環境中,從高純度靶材濺射到基板上;CVD的原理是化學前驅物被通入製程反應腔體進行化學反應,並將副產物沉積在基板上。
 
蝕刻製程的目的是為了製作特定圖樣,透過移除晶圓表面的特定區域來完成,主要有「乾式」蝕刻和「濕式」蝕刻兩種方法。乾式蝕刻多數使用電漿技術形成圖樣;而濕式蝕刻使用化學溶液,多數用於清潔或去除晶圓表面的薄膜材料。
 
乾式蝕刻主要又包括等離子蝕刻和反應離子蝕刻。等離子蝕刻為各向異性蝕刻,通過基板表面的薄膜材料和反應氣體進行化學反應來去除材料。反應離子蝕刻則是利用電漿中的自由基以電場加速後,去轟擊被刻蝕的材料,反應後的副產物被真空泵抽走,達到蝕刻的目的。
 
在先進製程中,晶片的精密度要求更高,線寬已經進入奈米等級,薄膜的狀況和優劣對產品的效能影響顯著,因此結構的階梯覆蓋效果對於高階晶片的重要性引起更多的關注。原子級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與原子級蝕刻(Atomic Layer Etching; ALE)設備雖然不是近期才開發的技術,一直以來,作為保護膜、絕緣層,應用於半導體、面板、MEMS、電池、太陽能、醫療製藥、精密機械零件、光學元件等領域,但是由於可以做到原子等級的薄膜厚度控制,所以導入先進半導體晶片製作的需求數量都大幅增加。根據研調報告,ALD設備市場規模預估2022~2027年複合成長率為25%,同期ALE設備年複合成長率為8.2%。
 
二、半導體原子級薄膜設備的技術發展
原子級薄膜沉積(ALD)已經有50年以上的歷史,自1970年代,芬蘭Tuomo Suntola等人研發出原子級鍍膜技術,於1977年申請第一篇專利,1980年發表第一篇論文以來,逐漸獲得科學家的關注。在1990 年代末期,半導體製程開始導入ALD,然而,ALD的成長速度僅在0.1 µm/h左右,因此,當時ALD並沒有量產上的優勢,在半導體製程方面的應用有限。
 
直到近年來,電子產品的微縮,結構複雜度增加,使得ALD逐漸受到重視。ALD屬於一種化學氣相沉積(CVD)技術,特別之處在於,ALD是將CVD的反應過程拆半,分成兩個過程接續進行。也就是說,CVD是將要反應的氣體同時通入腔體進行反應形成薄膜;而ALD是將第一種反應氣體前驅物和晶圓表面吸附;再通入氬氣或氮氣等鈍氣,帶走過多的前驅物及副產物;接著通入第二種前驅物,和第一種前驅物發生反應,形成薄膜;最後再使用氬氣或氮氣等鈍氣,帶走過多的反應氣體及副產物。交替完成兩個半反應後,即形成原子級單一層膜(1~2 Å)的薄膜,而這層薄膜的階梯覆蓋性佳,均勻性好,薄膜材料緻密且無孔洞,非常適合日漸微縮的線寬製作或高深比結構應用。
 
ALD設備在過去受限於量產效率、高成本,市場應用比較少。但是半導體精微化的發展,使得薄膜品質、厚度和精準度的要求提高,ALD剛好可以補足CVD和PVD的不足。ALD設備市場規模預估2022~2027年複合成長率為25%,2027年達107億美元。
 
目前領導設備商為ASM International (ASMI),ASMI自1999年開始發展ALD技術,目前擁有約30%的市場份額。2022年ASMI公司營收為2,411百萬歐元,相較於2021年成長39%,並於2022年投入302百萬歐元的研發資金,相較於2021年成長46%,而驅動研發支出提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半導體晶片正從FinFET過渡到GAA結構,將導致ALD設備需求顯著增加,ASMI持續加強並穩固其在ALD設備產業地位。
 
ASMI的ALD設備包括加熱型ALD (Thermal ALD)和電漿型ALD (Plasma Enhanced ALD; PEALD),加熱型ALD的原理是藉由化學前驅物氣體分子間之自發性化學反應來進行製程,鍍膜過程對溫度非常敏感,而反應溫度容易受到基板種類、化學氣體前驅物的種類/通入量/通入時間間隔所影響,製程變數 ---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