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浪潮來了!儲能電池之展望與課題

 

刊登日期:2023/8/5
  • 字級

【專題導言】
呂承璋 / 工研院材化所
 
為降低氣候變化的風險與影響,《巴黎協定》內容約定的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不超過工業化前水平之2˚C以內,並致力於控制在1.5˚C內」。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宣示達成2050淨零碳排之目標,而台灣淨零碳排目標分為短期(2030年前)達成低碳、長期(2050年前)朝零碳發展。從2022年起,民眾將老舊機車汰換成電動機車,就可獲一張減碳額為2.3公噸、價值新台幣1千元的「減碳憑證」;另外根據估算,包括竹科、南科等開發案,每年至少有60萬噸以上的抵換需求,大家發現即便有好策略,蓋更多的工廠,若沒有碳權就是無用武之地。在台灣,企業的碳焦慮正促成這市場的發生。碳權比黃金還值錢,讓企業拚命瘋存碳存摺,只是碳權並非企業想存就能得到,交易市場因此蓬勃發展。其中運具電氣化(電動車)、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儲能電池)為節能減碳的主要策略方向之一。日本市調機構富士經濟(Fuji Keizai)發表儲能系統(ESS)與定置式電力儲存系統相關之蓄電池市場調查結果,預估203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5兆4,418億日圓,容量則擴大至255.2 GWh,與2021年相比分別增加了3.8、4.7倍。
 
為實現碳中和,從各領域分別而言,預估2022年電網設施、太陽能發電廠、風力發電廠等併設用途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兆日圓。尤其是電網設施方面,美國多個州已制定導入電網儲能系統的目標,推動大規模儲能系統的設置,相關動向將持續帶動市場成長。從電池類型來看,鋰離子電池的占比較高,目前為止,短週期(約1~2小時)的導入持續推進,但隨著價格下降,長週期(約10~12小時)的導入亦將逐漸擴大。另有液流電池、鈉硫電池、固態電池、鉛蓄電池等受到採用,其中液流電池、鈉硫電池主要應用於長週期的大型系統。在大規模儲能電池建置前提下,安全方面尤為重要,最近三年全球有多起二次電池儲能系統火災事故,因此電池儲能系統之安全性需特別注意與解決,才能建立安全與長久之儲電產業。
 
本期「儲能電池與材料技術」專題,主要探討各類二次電池技術導入儲能系統應用之介紹,包括LTO儲能電池技術、液流電池技術、鈉離子電池等,並分享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在固態電池應用於儲能之研究成果;同時在電池安全議題上,亦提出實際案例作一報告,希望能喚起各國對電池儲能系統安全之重視與投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