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開發了一項利用袋鼠寶寶糞便製成的培養液以減少牛打嗝產生之甲烷的技術,並已透過人工再現的牛胃證實其效果。此項研究成果將可望有助於因應全球暖化問題。
牛等反芻動物的噯氣中含有大量屬於溫室氣體的甲烷。牛胃中存在了無數細菌,細菌分解牛所吃的食物,分解過程會產生甲烷,並以打嗝的方式排出。甲烷的溫室效應大約是二氧化碳的30倍,據稱世界上約有4%的溫室效應歸因於牛隻噯氣。雖然已有利用化合物抑制甲烷產生的相關研究,但仍有牛胃中細菌獲得耐抗性的問題。
研究人員在小袋鼠的腸子中發現了生成乙酸而非甲烷的細菌。其後人工重建了牛的瘤胃,利用化合物減少產生甲烷的細菌,並添加了從小袋鼠糞便中的乙酸生成菌製作成之培養液。經過數個月後,確認乙酸生成菌取代了甲烷生成菌。今後將利用實際的牛隻進行效果的確認。研究人員表示,若新培養液的效果可長久持續,且只需要偶爾添加抑制甲烷生成的化合物的話,將可望達到實用化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