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ST等發表ISO 16636,用於驗證海洋生物降解性塑膠在實際環境的分解性能

 

刊登日期:2025/7/10
  • 字級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等機構參與制定一項塑膠海洋生物降解性之全新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標準。此標準方法是在可讓水進出之容器中置入樣品後沉入海中,並根據經過一定時間後樣品的重量變化以進行評估。一般既有標準須將樣品固定在海底,作業較為繁瑣,且在回收已碎裂樣品時容易因人而異,導致結果不一致。而新標準的作業方式較為簡便,無須等到樣品碎裂才能進行評估。此外,新方法不僅適用於海洋環境,亦可應用於湖泊、河川等淡水環境。
 
AIST與日本生質塑膠協會(JBPA)、神戶大學、鹿兒島大學等機構合作,透過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推動的計畫,確立這項評估方法。此方法隨後提交給ISO,在工作小組中進行討論後,最終作為ISO標準「ISO 16636」正式發佈。
 
為了開發或改良生物降解性塑膠,須進行可判斷分解所需時間的測試。以往「ISO 22766」所規定的測試方法是將樣品設置在水深1公尺的架台上,暴露於潮汐變化中,其後再固定、放置於水深20~200公尺的海底。但由於過程過於繁瑣而形成施作阻礙,在日本國內甚至沒有實際施行的例子。
 
新標準「ISO 16636」大幅簡化了作業流程。為模擬塑膠在海洋中漂浮的狀況,測試中將樣品置於水可在內部流通的中空容器中,再沉入海中,並透過樣品重量的減少程度以判斷其分解程度。
 
此外,舊標準中須等樣品碎裂後再進行回收,但此過程不易進行,容易因施作者手法不同而影響結果。此次的新標準則新增了「厚度減少速度」作為評估項目,即使放置時間較短亦可正確評估。由於整體方法簡便,故可在缺乏固定工具等設備的地點施行。

資料來源: https://chemicaldaily.com/archives/64950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