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食品做為替代蛋白質來源而獲得廣泛關注,日本MIDAC公司與ALL KOSEI、齋藤精機、東京農業大學等將採用對環境影響較小的方法生產可食用蟋蟀,主要是利用垃圾焚燒產生的熱能進行養殖,並將訴求脫碳的優點,期儘早達到商業化之目標。
一般昆蟲養殖比畜牧業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但適合蟋蟀養殖的室溫為30~35℃,在冬季即需要一定的熱能。為了減輕對環境的負擔,研究團隊展開了利用廢熱的技術開發。其中有力選項之一為利用新能源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NEDO)開發的物質「HASCLAY」做為原料製成的蓄熱材料。「HASCLAY」是由非晶質矽酸鋁(HAS:Hydroxyl Aluminium Silicate)和低結晶黏土(Clay)組成的複合無機吸附材料,具有乾燥後提供水份即可發熱的特性。
研究團隊計畫利用MIDAC旗下焚燒設施的廢熱,透過對儲熱材料施加廢熱使其乾燥以儲存熱能。之後再運送至大約20公里外的養殖農場,將蓄熱材料暴露於潮濕的空氣中以產生熱,並以此熱能溫暖養殖空間。目前較容易轉化為電能的高溫熱能已被利用於發電,而大部分低溫熱能只能釋放到空氣中。「HASCLAY」的特徵則在於能吸收此一未利用溫度範圍內的熱能,且成本將可低於鋪設管路輸送廢熱的方式。
根據日本能率協會總合研究所指出,2025年昆蟲食品的全球市場可望較2019年成長14倍,擴大至1,000億日圓規模。由於世界人口增加等因素促使糧食危機挑戰更加嚴峻,而昆蟲食品已逐漸創造、改變未來食物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