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常時代,臺灣產業科技長期趨勢與推動策略

 

刊登日期:2021/7/14
  • 字級

岳俊豪、陳嘉茹 /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疫情衝擊與美中紛爭帶來新的挑戰與機會
2020年初COVID-19疫情對全球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世界一致認為:短期內,看不到社會恢復正常,1.5米將是社會的新常態。COVID-19疫情大幅改變人類與產業的社交及生產活動,延伸出在地化、雲端化、個人化三個維度的轉變。(圖一)
 
圖一、疫常時代延伸出「在地化」、「雲端化」、「個人化」三個新維度
圖一、疫常時代延伸出「在地化」、「雲端化」、「個人化」三個新維度
 
過去全球專業分工為企業帶來高度的資訊、人力與金融的流動性,使企業仰賴單一的供應鏈體系。然而,疫情等外在衝擊下,只要影響供應鏈的任一環節,可能造成企業全球佈局供應鏈斷鏈。於此同時,美中科技紛爭方興未艾,為阻斷技術外流風險,確保本土關鍵科技與零組件供應無虞,促使各國政府追求「在地化」分散式供應體系,從JUST-IN-TIME(即時供應)轉為JUST-IN-CASE(確保供應),重新在成本利潤與風險控管間取得平衡。其次,為阻絕病毒而進行的社交隔離政策,造成全球人員流動停滯,工作、醫療、教育、餐飲、休閒娛樂等活動都轉為「雲端化」,特別在疫情嚴重的歐美國家,帶動遠距醫療、遠距教育發展,也加速視訊會議軟體(如Zoom、Microsoft Teams)、影音串流(如Netflix)、外送餐飲(如Food panda、Uber eats)、電商平台(如Amazon)等新興產業與服務模式發展。
 
再者,在AI人工智慧、5G高速網路與大數據分析等科技發展下,商務、教育、醫療都走向「個人化」服務,透過大數據蒐集分析,提供精緻的客製化體驗。疫情造成消費者醫療保健等支出增加,在可支配所得減少下,企業應從吸引消費者目光及維持消費者支出的佔有率,找出新機會點。綜上,全球產業正以「疫常時代新經濟模式」快速演化,新的價值觀逐漸改變傳統的消費行為與企業服務模式,科技進步加速典範轉移、領導廠商更迭及新創迅速崛起,數位經濟也在疫情的催化下,以指數形式倍速成長,為臺灣產業科技發展帶來新的挑戰與機會。
 
中長期全球總體大趨勢的挑戰仍在
歐盟依長時間觀測,提出未來2050年影響產業最劇的十個全球大趨勢 ,按性質分成社會政治類(S&P)、環境與經濟類(E&E)、科技類(T),對產業的影響可歸納如下。(圖二)
               圖二、歐盟歸納2050十個全球大趨勢      圖二、歐盟歸納2050十個全球大趨勢
 
1. 高齡人口、地緣政治與都市化影響全球社會與政治發展
人口高齡化將開啟不同領域的新市場機會,特別是新醫療器材、生物製藥及智慧生活與移動;就業機會中屬於例行性的工作很容易被自動化與機器人取代,但對於解決複雜問題、適應能力與社交方面的技能將更為重要;地緣政治將加速全球價值鏈的重組,科技進步導致勞動成本差異縮小,成本導向的離岸外包將漸失去吸引力,部分製造活動將遷回本土國家;50億以上人口往都市集中,巨型城市的發展變成常態,城市治理需從永續與系統性的角度思考,智慧城市與智慧交通將蔚為趨勢。
 
2. 永續與循環是重要環境課題、少子與客製化主導經濟運作流程
綠色永續成為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勢必減少資源的使用,並深入影響設計、生產流程與商業模式;循環經濟為產業開啟新的挑戰與機會,創新技術提供廢棄物和廢水處理方案,如活性碳過濾、生物降解、微孔濾膜…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