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車輛用生物辨識技術

 

刊登日期:2019/4/5
  • 字級

智慧車輛代表了整合環境感測、決策規畫、多項輔助功能系統的結合,所使用到的技術包含了電腦、感測模組、訊息匯整、人工智慧與自動控制等,主要發展的方向分為提高車輛的安全性、舒適性與最佳化的人車介面。
 
本文將從以下大綱,介紹智慧車輛從過去到未來如何逐漸演進,並著重在討論生物辨識技術的導入及發展現況。
‧智慧車輛發展趨勢
‧智慧車輛之生物辨識應用
‧光學式薄型指紋辨識技術
‧結論
 
【內文精選】
智慧車輛發展趨勢
目前市場上的新車已搭配的智能輔助科技包含了以下幾種技術(參考圖一):於駕駛盲點處提供警示燈號/聲響;在車子四周設置攝影鏡頭、雷達感測;煞車熄火系統;手機連結,並增加聲控裝置;無線熱點,安裝4G LTE技術;GPS導航系統;自動開/關門系統。
 
圖一、目前新車搭配之智能輔助技術
圖一、目前新車搭配之智能輔助技術
 
而未來對於智慧車輛(Smart Vehicle)的安全行駛提升的部分,可參考圖二,將由以下幾個層面來展開:在車與車之間安裝無線通訊系統,可發送車速、方位等訊息給周邊車輛,以減少車輛之間的碰撞;在車外加裝安全氣囊,置於車門板下方,透過車側攝影機與雷達作為啟動機制,可降低汽車側面撞擊的死亡率;透過駕駛狀態監測,可監控駕駛的精神疲勞程度,適度發出警示來提醒駕駛休息;儀表板上新增夜視系統,提供駕駛在車外光線不足的環境下,偵測車子周邊是否有行人、自行車者或動物等物體;車輪胎壓自動監控/充氣系統,監控胎壓是否有不足或過飽的情況,並可連接壓縮機進行充氣或洩氣等動作,以保持行駛時的最佳胎壓狀態。
 
另外,在智慧車輛與駕駛或乘客之間的互動,也可由以下幾個層面提升(圖四):生物辨識(Biometrics)技術,取代車門解鎖的鑰匙,位於車門側邊,可以是車窗、門板或是A柱,可將車子的防盜性大幅提升;前擋玻璃整合透明顯示,提供道路導航、天氣概況、交通安全狀況等資訊,讓駕駛不需低頭就能了解所需要的完整資訊;車側車窗整合透明顯示與攝影機,乘客在行駛過程可即時地截取窗外影像,並進行編輯與上傳;車載支付管理系統,駕駛者在車上透過支付系統便可在需付費的情境下進行付費,例如加油、停車、租賃、維修等,並以生物辨識來作為付費者的身分驗證。
 
智慧車輛之生物辨識應用
依據美國市場研究諮詢機構透明市場研究(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的調查結果,在2019年前全球生物辨識的市場規模將超過新台幣250億元。而傳統汽車將往智能汽車、無人駕駛、車聯網等新興技術邁進,因此生物辨識技術也將更廣泛地應用在智慧車輛領域。
 
生物辨識技術用於智慧車輛上,主要功能是為了識別駕駛/乘客/使用者的身分,其可取代車門的門鎖,提供個人化服務與支付等主要功能。透過指紋(Fingerprint)、靜脈、掌紋、人臉、虹膜等生物特徵作為身分識別,然而車用的生物辨識解鎖始終仍需要一個支援存取控制的補充形式,因此傳統以RF為基礎的解鎖鑰匙仍不會被取代,只是從主要解鎖的鑰匙退居成備用鑰匙。另外,生物辨識技術也可藉由眼球追蹤、腦波識別、心率識別等技術來監控駕駛的狀態,透過識別駕駛的行駛狀態而適度進行輔助行駛,以增加行駛安全。
 
在今年(2019年),BYTON推出M-Byte電動SUV,其將人臉辨識安裝在車側窗邊的A柱上,如圖十七所示。而Hyundai也在中國推出新款Santa SUV車款,在車門把手上有指紋辨識模組,如圖十八所示,這也是第一台有指紋辨識模組的量產車款。
 
圖十八、Hyundai–Santa SUV(2019年)
圖十八、Hyundai–Santa SUV(2019年)
 
光學式薄型指紋辨識技術
如何將指紋辨識技術整合於車門上是一項重要的技術發展趨勢。由於汽車承受的環境條件不同於智慧型手機,常會碰到下雨或下雪的潮濕天氣,若採用光學式指紋辨識系統,就能擁有在濕手指狀態下可以順利解鎖的優勢。此外,若考慮將指紋辨識模組整合於車窗上,在不影響車窗的開關下,指紋辨識模組的體積需要非常輕薄,因此以光學式薄型指紋辨識系統切入或許會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光學式薄型指紋辨識模組主要組成零組件可分為光源、指紋訊號傳遞/成像元件、偵測器三種。在光源的部分,主要是提供檢測指紋範圍內一個均勻的照光源,若指紋的受光面接收到不均勻的照光源…...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作者:徐煜靈、簡佩琪、陳品誠/工研院材化所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388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