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領域企業正積極開始布局全固態電池技術,學界也不遑多讓,積極發展相關技術,日本長崎大學的研究團隊即著力於提高電流密度之大容量化全固態電池之研究。利用陶瓷之「氧化鋰、鑭(Lanthanum)、鋯(Zirconium)、鉭(Tantalum)」做為電解質材料,負極則使用了鋰金屬,並開發了在電池反覆充放電時,抑制從金屬鋰產生樹枝狀結晶(Dendrite)生長之技術。
固態電解質係利用氧化物粒子燒結製作,然而樹枝狀結晶會穿過粒子間的空隙生長。研究團隊即將粒徑2µm的氧化物粒子與低熔點的氫氧化鋰(Lithium Hydroxide)混合後進行燒結,粒子表面被厚度約0.05µm的氫氧化鋰包覆,原有的空隙也因此被填滿。經過通電實驗可知,與未被覆氫氧化鋰的粒子相比,短路之前的電流密度提高了3倍。研究團隊計畫應用於利用太陽光或風力、振動進行充電之感測器電源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