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點材料廠商動向分析

 

刊登日期:2017/6/5
  • 字級

背光模組中使用量子點材料可以提高色彩飽和度,協助LCD與OLED競爭。自2015年起三星電子與Sony即發表多款使用量子點材料的電視,帶動材料廠商競相投入量子點材料與光學膜的開發。

量子點材料市場
全球LCD用量子點材料市場規模(圖一)在2014年僅有2,200萬美元,但在2015年急速成長至2.3億美元,2016年預估受其他廠商開始投入量產以及經濟規模影響QD Film與QD Tube單價大幅下跌25%影響,市場小幅衰退,但長期仍呈現成長趨勢,預估2020年全球市場將達4億美元。原本以QD Tube為主的量子點材料市場在2015年以後開始轉變為以QD Film為主,QD Film在2013年的市場需求僅有2萬平方公尺,2014年也僅有5萬平方公尺的需求,至2015年在三星電子大力推展之下市場需求急速成長至186萬平方公尺,預估2016年將成長至270萬平方公尺,至2020年將有四倍的成長,有機會突破1,100萬平方公尺。因此在此一急速成長的市場,除了原先最早投入的QD Vison與Nanosys之外,吸引許多廠商投入此一新興材料領域。

圖一、全球LCD用量子點材料市場
圖一、全球LCD用量子點材料市場

量子點材料主要廠商現況與策略
QD Vision是最早將量子點材料商品化的公司,主要技術來源為膠體螢光量子點先期研究者麻省理工學院的Vladimir Bulovic與Moungi Bawendi教授。QD Vision擁有超過40件的專利,另有超過200件專利正在申請中。QD Vision原本主要研發量子點電激發光元件,原擬以電驅動量子點材料作為發光體,但2009年時轉向與Nexxus Lighting合作將量子點作為螢光體,塗佈於一白光LED,並推出了所謂世界上第一個商品化的Quantum Dot/LED Lamp,但此高演色性的產品叫好不叫座,未能大幅應用於一般照明市場。2013年QD Vision發表Color IQTM,由國內的威力盟(後為隆達所購併)代工,運用冷陰極螢光燈管(CCFL)的製程技術,將其封入玻璃管中製成QD Tube,可將LCD背光源之光譜修正與補強,導入液晶電視可具有如OLED顯示器一樣的鮮豔色彩,但價格只要OLED顯示器的1/3。在2013~2014年由Sony導入其BRAVIA液晶電視,並陸續與AOC、Philips、中國大陸的TCL以及海信合作推出產品,後因眾多廠商轉向QD Film,2016年10月QD Vision關閉湖口的廠房,並被三星集團所購併。

英國的Nanoco Technologies於2001年設於曼徹斯特,以無鎘量子點材料相關專利與量產技術為其競爭核心。其無鎘量子點材料CFQDTM(Cadmium and Heavy-metal Free Quantum Dots)的發光光譜從400~650 nm,已符合RoHS 2002/95/EC標準,其計畫建立具成本優勢的Inkjet Printing製程技術,且擁有相關專利,並分別與Osram在LED進行合作,在主要的平面顯示器領域則是獨家授權予Dow Chemical進行量子點材料的生產與販售;為爭取韓國面板廠的訂單,Dow Chemical因而在2013年於韓國首爾設立量產工廠。後來因三星採用旗下的SAIT所開發並交由Hansol化學生產的量子點材料,且LG主推OLED,使得Nanoco改變行銷策略(圖二)。過去單倚靠Dow Chemical生產銷售的量子點材料取得權利金,雖有客戶單一簡單的優點,但相對來說…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圖三、量子點材料供應體系
圖三、量子點材料供應體系

作者:葉仰哲 / 工研院產經中心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366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