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與生產、市場與行銷一直是企業發展的兩大軸線,由兩者交織而成的平面,正是傳統競爭的舞台。然而今日,代工與供應鏈填平了差距、網路與電商去化了疆界,在這個日趨平坦化的世界裡,以創新火花燃起高值化產業的火炬,是企業照亮前景的關鍵。智慧財產權也由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轉而成為實際的軸線,與產品和市場共同打造出立體化的新戰場。
為釐清新世代商戰的全貌,本刊特別邀請眾勤法律事務所楊明勳所長,以及工研院技轉與法律中心王鵬瑜主任,由務實的觀點闡明企業應該如何看待、管理智慧財產權。透過專家的視野,本文期能跳出法律冷硬而不為人所喜的刻板印象,由基礎概念、管理運用、規劃策略等面向,勾勒出智權的形貌,希望能對於相關工作產生新的認知與啟發。
慎防21世紀的船堅砲利
智慧財產權是個集合名詞,包含了專利、商標、著作權、營業秘密、公平交易等範疇,而企業最常聽見、接觸與需要注意的,莫過於專利部分。如何用一句話來形容專利?楊明勳所長語重心長的表示,專利就是「21世紀的船堅砲利」。19世紀,歐美列強以武力打遍全球市場;時至今日,專利已成為不流血卻能縱橫市場的武器,也是最後、最重要的一個競爭關卡。
可能動搖國本的巨大風險
在專利之外,有個隱藏著更大風險的智權議題,那就是營業秘密。王鵬瑜主任表示,有發明就申請專利,已成為業界的基本概念;若專利權益為人侵害,通常是顯而易見的,並可透過訴訟管道爭取。不過,對於未申請、不適用專利的營業秘密,卻常常在一點一滴間無感的流失,最終造成無可彌補的憾事。拳頭產業的關鍵機密洩漏,有可能影響一國經濟;若換作國家研發、軍事採購等營業機密的洩漏,更足以動搖國本,不可不慎!前面談的專利議題,通常指對外的領域,相關訴訟屬於民事案件;營業秘密則屬對內部分,蒙受損害時以刑事案件進行處理。從法律上的分野,即可明瞭孰輕孰重。
別讓半套思維導致全盤皆輸
瞭解專利與營業秘密這兩大項目後,企業應如何規劃、執行智權相關工作?楊所長建議,首先必須進行資產的盤點,釐清應該保護的項目是什麼、技術或產品的成熟度如何、未來的經營方針為何。舉例來說,電子業的專利常具快速商品化的特性,而生技界則是累積長期的臨床觀察,兩者差異甚大。再以經營策略而言,專利將會成為企業的新產品,還是有潛力衍生出其他的新創事業,這兩者間也將有不同的作法。就技術軸線而言,屬於基礎或前瞻的範疇,專利布局相對重要,不過其產業應用性尚不明確,應時刻注意評估專利對於市場的影響性;屬於應用改良類型的專利,則較不具延伸性的價值,但可明確對特定目標產生影響。如何延續發明的精神與核心價值,在何時點將技術產業化,都將是專利策略考量的因素。
學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邁入知識經濟時代,技術創新是驅動獲利的要素,擁有自主的研發,則是背後最重要的推手。然而,在台灣產業結構中,90%以上屬於中小企業,研發的資源實在難與大企業抗衡,若不正視此問題,落差只會愈來愈大,最終成為難以跨越的鴻溝。此時,經由移轉方式取得他人已初步開發成功的技術,將可降低研發過程中的風險。而就技術提供者而言,亦可免於承擔商品化及經營銷售層面的風險,將資源全心投入創新研發工作,呈現多贏的局面。技術屬於智權的一環,進行技術移轉作業,需要具備智權相關的專業能力。當企業引進技術時,應先思考……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作者:陳芃、曾寶貞 / 工研院材化所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360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