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預估,2020 年汽車電子系統模組將佔整車成本近 40%,而全球汽車電子產值於 2015年達到 2,300億美元,並於 2019年超過 3,000億美元,其分項佔比如圖一所示。排名第三之車用安全電子系統佔 15.2%,今年將首次超越駕駛資通訊電子系統的 13.5%,顯示電子系統應用於車輛安全保護日漸受到重視,而近年來,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已成為各車廠積極發展的智慧車輛關鍵技術之一,不同之防撞系統所需用到的感測技術不同,包含毫米波雷達、微波雷達、紅外線、超聲波、影像辨識系統等,因考慮到汽車安全系統市場首重可靠性與穩定性,因此又以雷達感測技術最受關注與期待,並吸引各相關廠商競相投入市場。全球各大車商亦在 2016 CES 展示最新之汽車技術與應用趨勢,皆宣告了雷達系統在汽車之應用將愈來愈廣泛。 圖一、全球汽車電子產值之各子系統佔比 前方防撞系統為汽車安全駕駛之主要關鍵技術 隨著汽車電子應用的日益廣泛以及大眾對道路行車安全之殷切期盼,各車廠陸續投入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之研究發展,如 Benz、BMW、AUDI、Volvo、LEXUS 等,有些安全系統更已導入部分高級車種,提供駕駛與乘客更安全、舒適之乘車空間。另外,Google、Uber、百度亦陸續宣示進軍汽車無人自動駕駛市場,都顯示了汽車電子安全系統的蓬勃發展,而其中的關鍵是發展出具高度安全性、高可靠性之防撞系統。 雷達運作原理與技術趨勢 2. 雷達感測技術廣泛運用於各式汽車防撞系統 目前前方碰撞警示系統雷達感測技術,主要採用 24 GHz 與 76~77 GHz 二種。早期,因矽半導體本身元件特性與製造技術之緣故,較多採用 InP 高頻之 76~77 GHz 技術,以獲得長距離與高準確性之偵測結果,採用廠商如 UMS 等公司。後來,因 Si(Ge)半導體技術的進步,目前已有廠商可量產 24 GHz之元件,如 NXP、Infineon,提供了中短距離雷達感測之解決方案,可有效降低元件成本及系統設計之複雜度,也提高了與其它系統之整合性, 亦帶動了如前方碰撞警示系統、主動巡航控制系統等 ADAS 相關之系統應用。 圖四、雷達感測系統之運作原理 國際大廠佈局汽車防撞系統龐大商機 2. Bosch為汽車電子系統之龍頭供應商 由表二可看出,歐系廠商相對於 ADAS 安全相關系統著墨較深,如 Bosch、Hella、Autoliv、Continental、Valeo,而美系(如Delphi)與日系(Denso)之廠商,則相對佈局較慢。整體而言,Bosch 居於 ADAS 相關市場之領先地位。 3. 台廠陸續加入防撞系統供應鏈 台灣在 ADAS之防撞系統廠大多集中於倒車(停車)輔助系統,其技術多運用影像感測系統結合超聲波或紅外線感測技術,如同致電子、車王電、華晶科、宜利電。而同致電子更成為全球前三大、亞洲最大之倒車雷達系統供應商,打入Toyota、VW、GM、Ford、Nissan等主要車廠,全球市佔率僅次於德商 Bosch、法商Valeo,在大陸之倒車雷達市佔率更超過五成以上。 4. 2016 CES Show展示最新汽車雷達之應用趨勢 (2) 自動(無人)駕駛車願景帶動各項創新技術之蓬勃發展 Ford 於 CES 會場推出第三代 Fusion Hybrid 自動駕駛車輛,其使用的是 Velodyne 最新的……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作者:林松耀 / 工研院產經中心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352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Download檔案下載 加入會員 分享 轉寄 聯絡我們 延伸閱讀 住友橡膠工業推動輪胎感測計數實用化 帝人以透明天線用特殊PC薄膜展開車用感應器零件提案 世界最透明、最薄之電位感測片 住友理工加速推動Smart Rubber的實車應用,並已獲採用於自動駕駛車 2030年車載半導體全球市場可望達586億美元規模 熱門閱讀 台灣高階PCB技術發展趨勢 「Touch Taiwan 2022」現場報導系列一 「Touch Taiwan 2022」現場報導系列二 磷酸鋰鐵(LiFePO4)4680電池, 昇陽已經準備好了 車用顯示面板發展趨勢 相關廠商 金屬3D列印服務平台 2022 Touch Taiwan 系列展 名揚翻譯有限公司 捷南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大東樹脂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東海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大金先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友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喬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鑽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科邁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方全有限公司 照敏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永光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正越企業有限公司 桂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里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華錦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銀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