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具有大量奈米級孔洞的海綿狀碳素素材。表面積約為石墨粉末的 10倍以上,只要使用蓄電池的電極便可望實現大容量電池。將與共同開發新素材的汽車相關零件廠商 TPR 工業合作,預計半年後針對企業與研究機構進行送樣。 新素材是將碳素與錳合金置入以攝氏 800度燒融而成的鉍金屬液體中,合金中的錳會獨自融解,製作出海綿狀的碳素素材。數 nm至數十nm的孔洞串連在一起,1g 的表面積大約為 180m²。具有碳素的完整結晶構造,導電性媲美過去的石墨。 資料來源: 日經產業新聞 / 材料世界網編譯 2016/1/6 加入會員 分享 轉寄 聯絡我們 延伸閱讀 可望取代LiB之水系鋅離子電池,促進高安全性、低成本之次世代蓄電池... 東北大學將對外供應可促進電池性能提升之新款碳材料 新開發二氧化錳奈米粒子大量合成法 金屬氧化物3次元多孔體新製程 高效率水分解光電極 熱門閱讀 下世代產業所需高功能性新材料—電動車用高分子材料 再生塑膠產業鏈發展現況及政策趨勢—廢塑膠回收材料 台灣優勢產業所需材料—半導體化學品 生質尼龍及關鍵化學單體的生產及應用 台灣石化產業未來轉型之策略方向 相關廠商 金屬3D列印服務平台 喬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正越企業有限公司 桂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東樹脂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志宸科技有限公司 台灣大金先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