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連接產業一直與資訊產業景氣連動,資訊產業的改變牽動著連接產業的發展。近年的資訊產業重要變化如下:①NB取代Desktop成為PC主要產品,亦被稱為後PC時代;②Apple的iPad平板電腦崛起,成為典範,使得Pad產品開始影響NB的發展;④過去的產業周期經驗改變,後PC時代的陰影揮之不去。這些事件的發生,對於台灣連接器產業產生很大的影響。如何面對挑戰及何去何從是很重要的問題。以下就從不同面向去探討這些問題。
台灣連接產業的屬性
台灣連接產業的起步是隨著資訊產業(或者說個人電腦產業)的發展而成長。主要生產由金屬沖壓、塑膠射出及組裝所構成。這幾項都是傳統機械製造的元素之一,簡言之,早期連接器產業本質就是機械製造業,技術人力也以機械科系為主。雖然今日有高頻高速連接器導入部分電氣設計的技術,但基本上改變有限。個人電腦起飛後,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使得整個產業的量產規模劇增。市場快速膨脹,因而加入市場的各類競爭者也越來越多。在這個過程中,對連接器產業影響最大的不是技術,而是整個產業界節奏開始貼近資訊產業,快速、規模經濟、降低成本等這些資訊產業的熟悉字眼都進入到連接器產業。
環境的衝擊
此外,大家可能也發現產業的周期變得無法預測,就如同現在全球遭遇氣候變遷的狀況。其實這是全球網路化必然發生的結果。網路化世界裡的資訊傳遞較過去快上千萬倍,造成的結果就是大家的反應越來越即時,過去的數位落差貼近了。在這麼快的反應下,空間及時間的緩衝減少了。隨時都會有變化發生,這些環境的改變是真的“動態”而非過去的“準靜態”,讓我們有足夠的變化時間做慎重思考的回應。然而,在這麼快速的環境下,連接產業必須思考產業本身的價值何在。Apple從ipod開始,接著Macbook、iphone、ipad及ipad-mini不斷創造出新的議題,且為公司帶來極大的市場價值。尤其是iphone所帶來的風潮更是席捲全球,不斷創新內容,使得Apple引領風騷。除了硬體創新之外,更重要的是所架構的應用系統。
市場策略的重要
“市場”大家都知道,“策略”可能就比較模糊。策略應該是比“方法”還要更高層次的邏輯思考。為什麼?因為它涉及資源配置及應用。大家都希望做到資源最佳利用,亦即花費資源最小而得到最好的結果。概念很簡單,但實際卻不是那麼容易。考慮的因素如下:①既有市場內的創新越來越困難,而創新研發的過程多半會有失敗成本。②跨市場的開發牽涉到營運模式(Business Model)的調整,包括不同的產品周期、特性及客戶需求,這都會影響人力資源及資金的配置及調整。
工研院的產業因應
過去台灣擁有半導體及面板等重要規模產業,但是中小企業仍然是占台灣產業的多數。從社會穩定功能來看,不能忽略他們的影響。工研院一向致力於技術研發,努力推廣技術成果。然而技術移轉的模式一直有很多的爭議–該不該做技術Turnkey?不贊成的理由大致如下:Turnkey應該由業者自行開發、Turnkey的投資是一種成本負擔等。然而,若從以下的問題來看,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①技術的價值如果沒有Turnkey,在市場如何定位?或純就工業技術而言,沒有Turnkey算不算技術,可能也是問題。②多數的中小企業,其實沒有太大的能力做Turnkey,那麼對中小企業技術的推廣如何執行?……以上內容為重點摘錄,如欲詳全文請見原文
作者:林欣衛/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321期」,更多資料請見:https://www.materialsnet.com.tw/DocView.aspx?id=1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