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與材料研發

 

刊登日期:2013/8/5
  • 字級

在材料研發領域,有效運用實驗計畫法至為重要,不但可節省實驗的次數,也可比較嚴謹地研判實驗數據的代表性。在60年代,材料研發常需依賴光學顯微鏡的觀測,而如何由平面的觀測數據推導到三度空間,是件相當困難的工作。即使是在電鏡技術已非常成熟的現代,要由微小的觀測推導到大塊材料的整體特性,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以我們常用到的海綿為例,三維結構形成完整的骨架,其他是被空氣所填滿的空間,由不同的角度和位置切下來觀測的面,都可能是類似但細節上不盡相同的結構。若是以點狀材料、線狀材料、面狀材料和塊狀材料來討論,又必須考慮到其適用的物化性質法則。模擬和推估材料性質的數值演算模型,因電腦計算能力的進步,先進的儀器使得物化性質數據也更為精確,但勞侖茲所提出之演算結果會受初始條件的影響,恐怕仍是研究者揮之不去的夢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