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測與致動反應

 

刊登日期:2013/1/5
  • 字級

早期所謂的機器人,大多是用在生產線,做一些重複性很高的簡單工作。時至今日,智慧型機器人已可運用各式各樣的感測系統及先進的致動器,再加入人工智慧的軟體系統,不但能研判問題,自行排除、避開危險,更有專精功能的機器人被用在某些特定場合,例如居家服務、醫院服務、工廠生產線或戰鬥等。

擬人化的智慧型機器人須有類似人類的基本能力:對環境變化的感知、信號的傳輸、中樞神經的分析研判,再以適當的動作來回應這些變化。其中最難以模仿的是人體可由細胞中的化學反應創造能量,而機器人則只能依賴外界提供的電源,來維持本身電源供應器或電池的能量。近年來,好萊塢也不乏以機器人為主角的影片,雖然有似人的外形、動作與表情,但觸及深層的「人性」時,像流淚、味覺、情感等,導演就相當保留,明顯地區隔開了人與機器人的差異。人類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相對應的是眼、耳、鼻、舌、皮膚五感器官。過去在科學領域偏重於視覺和聽覺效果的研究,即所謂的視訊和音訊的傳播技術。2001年日本的研究機構開始提出「五感通信技術」的研究計畫,即不僅要在通信中傳輸視覺和聽覺的訊號,還要傳輸嗅覺、觸覺和味覺的訊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