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刊登日期
|
Oji F-Tex推出PFAS-free耐油紙
日本王子集團旗下經手機能性紙品事業的Oji F-Tex推出一款全新耐油紙製品「O-hajiki(W) FDA CoC」,不使用氟系耐油劑,而是透過塗佈劑實現機能性,且符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對化學成分與產品安全性的標準。此外,製品採用擁有FSC認證的紙張基材,進一步強化對海外市場的因應能力。Oji F-Tex旗下「O-hajiki」系列以不含全氟/多氟烷基物質的環境友善理念為核心,且兼具防水、防油等特性。此次則進一步提升材料對於FDA標準的合規性
2025/05/16
|
透過抑制表面缺陷,開發出高品質CNF
京都大學與東京大學在製作纖維素奈米纖維(CNF)的過程中,識別出可能導致CNF彎曲或凹陷等缺陷的部分原因,且透過抑制這些缺陷,研究團隊成功製作出具有規則螺旋結構的高品質CNF。植物來源的CNF具有輕量、高強度、不易因熱膨脹等特性,可望成為具有永續性的高機能材料而備受矚目。研究團隊此前已對CNF進行原子級的影像分析,發現其表面存在凹陷。此次研究則進一步探討這些凹陷對於彎曲等缺陷的影響,並嘗試加以抑制。首先,研究團隊著眼於從植物抽取出纖維素的流程。在植物體中,纖維素周圍附著其他
2025/05/15
|
TRC推出極微量氟元素定量分析服務
Toray Research Center將開始提供日本國內最高水準之極微量氟元素定量分析服務。此項服務採用了將燃燒生成的氣體進行離子化,並透過離子交換層析技術進行分析的「燃燒離子層析法」以及獨家前處理技術,可測定出低至0.1 ppm的氟含量。隨著環境友善意識的提升,對於材料中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存在與否的微量分析需求亦日漸增長。透過此項技術,將能為塑膠製品中是否存在PFAS提供重要指標。TRC開發的新技術首先將分析樣本放置於樣本台上,並在燃燒爐中燃燒之際將過程中產生的氟化
2025/05/15
|
JX金屬開發出可從廢棄車載LiB回收鋰90%以上之處理製程
日本JX金屬發表開發了一項可實現車載鋰離子電池(LiB)之鋰元素高回收率的回收處理製程,且確認鋰的回收率可達世界最高水準90%以上。根據2023年施行的歐洲電池法規,針對報廢車載鋰離子電池中稀有金屬的回收目標,到2031年底鋰須達80%、鈷與鎳則須達95%的回收率。在這些金屬中,鋰的回收難度高,全球各企業皆致力於提高其回收率。JX金屬集團自2009年起即展開廢舊鋰離子電池的稀有金屬回收。過去在具商業規模的實證設施進行回收時,鋰的回收率僅大約50%。造成此結果的主因在於當時做為pH調整劑所使用的
2025/05/14
|
利用低成本顏料,實現高速、高效率、高耐久之CO2→CO轉換
日本東北大學與北海道大學、東北大學衍生新創企業AZUL Energy利用一種藍色顏料「苯二甲藍鈷(CoPc)」做為觸媒,並透過電化學手法「二氧化碳電解還原反應」,成功地以世界最高水準的效率將二氧化碳轉換為一氧化碳。透過此項技術,將可望實現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從二氧化碳生產合成燃料等原料用途的一氧化碳。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將CoPc溶液直接塗佈於氣體擴散電極上以形成結晶的方法,此方式無須使用接著劑即可固定觸媒,省略了乾燥或熱處理等過程,俾使觸媒層的形成時間大幅縮短至約15分鐘
2025/05/14
|
日本將有償公開100萬筆半導體、電池等相關實驗數據,期藉此加速材料開發
東京大學、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等日本國內25所大學與研究機構預計將於9月前有償公開約100萬筆有助於電池、半導體等各類材料開發的實驗數據。此舉將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公開實驗資料庫,日本期藉此加速材料開發,提升在汽車與化學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往材料開發主要仰賴研究人員的知識與經驗反覆進行實驗與試作,以提升性能。但自2010年代起,透過AI學習大量數據、探索最佳實驗條件的趨勢日益加速。利用AI探索新材料的方法稱之為材料資訊學(MI),特徵在於可省略不必要的實驗、提升開發效率
2025/05/14
|
AIST開發出利用下水道污泥製造耐燃劑之技術,可望降低黃磷進口依賴性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開發了一項利用下水道污泥製造耐燃劑之技術,這項技術使用了從污泥焚燒灰燼回收而來的磷與矽化合物,經過反應後,成功得到可作為耐燃劑的磷化成品。磷是肥料的三大要素之一,亦可作為塑膠、橡膠的耐燃劑用途。以磷為原料經過化學合成的工業產品稱為磷化成品,而日本國內幾乎沒有磷礦,都是從國外進口黃磷再製造成磷化成品。此外,人類尿液中也含有磷,以磷酸的形態流入下水道污泥。然而磷酸的穩定性高,雖可做成肥料,但難以轉換成耐燃劑等磷化成品。AIST研究團隊嘗試以磷酸
2025/05/13
|
JAMSTEC開發出纖維素透明材料,並可在海洋中分解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利用與紙板相同的木材主要成分「纖維素」,開發了一項透明材料製造技術。透過此項技術,可加工製作出如杯子或吸管等立體形狀的物體,並具備可回收性與生物降解性。今後JAMSTEC將推動此項技術的實用化,期取代既有容器包裝塑膠,進而解決海洋塑膠污染的問題。JAMSTEC所開發的方法是利用「溴化鋰水溶液」做為溶劑,在高溫下溶解纖維素,在室溫下凝固後,經過水洗與乾燥製程後製作出透明材料。水洗過程中
2025/05/12
|
適用R2R高速印刷的環境友善型薄膜感測元件
日本新創企業TBM與印刷機製造商太陽機械製作所合作開發出環境友善型薄膜感測元件。此項技術採用TBM旗下以無機物為主要原料的材料「LIMEX sheet」並結合太陽機械製作所的導電圖案高速轉寫技術「HSP手法」以印刷導電迴路,可望適用於量測溫度、壓力、光線等的感測器用途。今後將針對製造技術的確立與量產化展開協同作業。LIMEX sheet係由含有重量比50%以上之碳酸鈣等無機物質的複合材料加工製成並可取代既有感測元件的薄膜基材,與既有
2025/05/09
|
評估半導體與金屬界面接觸電阻的新方法
大阪大學、京都工藝纖維大學、義大利都靈理工大學共同開發了一項可直接比較不同材料間界面接觸電阻之新型界面物性評估方法,並確認此方法能夠提出適用於半導體元件使用條件的最佳界面材料。半導體/金屬界面的接觸電阻一般是透過傳輸長法進行測量。然而,TLM方法未考慮測量樣本中半導體厚度的影響,因此在在半導體材料、金屬種類或樣本尺寸不同的情況下,較難進行接觸電阻的直接比較、評估。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新型接觸電阻評估方法「Advanced TLM」,此方法不受樣本尺寸
2025/05/09
|
|